安平公诗
注释
- 总角:古代男女未成年时束发成两角的样子,这里指年幼。
- 华州:地名,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
- 两衙:古代官府早晚两次坐衙治事,这里指放衙,即下班。
- 习业:学习技艺或学业。
- 南山阿:指南山的一个角落。
- 延岳:人名,可能是李商隐的朋友。
- 欹:倾斜。
- 乌纱:古代官员戴的黑色纱帽。
- 丱:古代儿童束发成两角的样子。
- 瑶林琼树:比喻人的品格高洁。
- 陈留:地名,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
- 逦迤:连续不断的样子。
- 骈罗:并列,排列。
- 麟角虎翅:比喻才华出众的人。
- 环珂:古代官员佩戴的玉饰。
- 阳坡:向阳的山坡。
- 尖咽:形容声音尖细而哽咽。
- 鸣梭:织布时梭子发出的声音。
- 撮:聚集。
- 恒沙:比喻数量极多。
- 面热脚掉:形容爬山时面红耳赤,脚步不稳。
- 青云表柱:高耸入云的柱子,比喻高官显贵。
- 贝叶:古代印度用来写经的树叶,这里指佛经。
- 三十三天:佛教用语,指欲界六天中的第二天,这里比喻极高的地位。
- 辟支佛:佛教中的一种修行果位。
- 草诏:起草诏书。
- 五车:形容书多,典出《庄子·天下》。
- 呜嘑:叹词,表示悲痛。
- 遽颓:突然崩塌。
- 泰山:比喻重要的事物或人物。
- 逝波:比喻流逝的时光。
- 吊:祭奠。
- 素帐:白色的帐篷。
- 燕窠:燕子的巢。
- 沥胆咒愿:形容极度忠诚和祈愿。
- 滂沱:形容雨水多,这里比喻恩泽广大。
翻译
先生您是博陵王的名门望族,怜爱我这个年幼的孩子,称赞我有才华。在华州,您从早到晚与我交谈,高声命令吏员放我下班。第二天清晨,您骑马出城,送我到南山的一个角落去学习。仲子延岳当时十六岁,面如白玉,戴着乌纱帽。他的弟弟炳章还是个孩子,却有着高洁的品格。陈留阮家的侄子们都很优秀,接连不断地出来拜见,排列得整整齐齐。府中的从事杜和李,都是才华横溢的人。您的清词孤韵如同歌声,敲击着钟磬,发出环珂的响声。三月时,石堤上的冰冻消融,东风吹来,花开满阳坡。当时的鸟儿有伴在新木上嬉戏,它们的叫声尖细而哽咽,如同织布时的梭声。您当时带着酒和从事们一起来看我,兴奋地骑马前来。仰望楼殿高耸入云,坐看世界如同恒河沙数。面红耳赤,脚步不稳地互相攀登,青云表柱,白云崖。一百零八句佛经在贝叶上,三十三天长雨花。长者子来时就献上盖,辟支佛去时空留靴。您当时受诏镇守东鲁,派我随车起草诏书。看我下笔就能写出千字,怀疑我读书多如五车。唉,伟大的贤人总是不长寿,当时的世道方士也没有灵丹妙药。五月到六月您就病了,泰山般的您突然崩塌,惊动了流逝的波涛。第二年我徒步去京国祭奠您,宅破子毁,哀伤如何。西风吹进屋内,卷起素帐,缝隙中的光斜照在旧燕巢上。古人常叹知己少,何况我这个沦落卑贱、艰难困苦多的人。像您这样的功德世上少有,怎能不让我泪如黄河。我沥胆咒愿天有眼,君子的恩泽正广布。
赏析
这首诗是李商隐对安平公的深情怀念和赞美。诗中,李商隐回忆了与安平公的交往,描绘了安平公的才华、品德和对他的关怀。通过对安平公生前事迹的叙述,诗人表达了对安平公早逝的悲痛和对他的深切怀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如“麟角虎翅”、“青云表柱”等,展现了安平公的高贵和才华。结尾处,李商隐表达了对安平公功德的崇敬和对天命的祈愿,情感真挚,令人动容。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李商隐诗歌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