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山

· 李翔
童子山形也不孤,势疑高拱耸仙都。 云生石肘如擎帔,月到岩心似捧壸。 岂可绕坛操凤节,争教侍烛秉麟须。 桑田若更成东海,始肯随师化此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童子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诗人想象中的山。
  • 势疑高拱:形容山势高耸,仿佛拱手致敬。
  • 仙都:神仙居住的地方。
  • 石肘:山石的突出部分。
  • 擎帔:举起披风,这里形容云雾缭绕山石的景象。
  • 岩心:山岩的中心。
  • 捧壸:捧着酒壶,这里形容月光照在山岩上的景象。
  • 绕坛:围绕祭坛。
  • 操凤节:手持凤凰的节杖,象征高贵和神圣。
  • 侍烛:侍奉烛光,这里指侍奉神明。
  • 秉麟须:手持麒麟的胡须,也是象征神圣的物品。
  • 桑田:比喻世事变迁。
  • 东海:东海的变迁,比喻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
  • 随师:跟随师傅,这里指跟随仙人修炼。
  • 化此躯:变化这个身体,指修炼成仙。

翻译

童子山并不孤单,山势高耸仿佛向仙都致敬。 云雾缭绕山石,如同举起披风;月光照在山岩上,好似捧着酒壶。 怎能围绕祭坛手持凤凰节杖,又怎能让侍奉神明的人手持麒麟胡须。 如果世事变迁如同东海,我才愿意跟随师傅修炼,变化这个身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童子山的高耸与神秘,通过云雾、月光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仙境氛围。诗中“擎帔”、“捧壸”等词语的运用,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山的雄伟与仙气。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修炼成仙的向往,以及对于世事变迁的感慨,体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永恒的精神追求。

李翔

唐宗室,出江王房。官莆田尉。约懿宗咸通前后在世。事迹见《新唐书·宗室世系表下》。敦煌遗书伯三八六六收其《涉道诗》28首,皆七言律诗,内容均与道教有关。《全唐诗外编》据之收入。 ► 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