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宿梓州牛头寺

· 李洞
月去檐三尺,川云入寺楼。 灵山顿离众,列宿不多稠。 篆字焚初缺,翻经诵若流。 窗闲二江冷,帘卷半空秋。 诏散松梢别,棋终竹节收。 静增双阙念,高并五翁游。 鹤梦生红日,云闲锁梓州。 望空工部眼,搔乱广文头。 石室僧调马,银河客问牛。 晓楼归下界,大地一浮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篆字(zhuàn zì):古代的一种字体,笔画曲折,常用于印章。
  • 诏散(zhào sàn):指皇帝的诏书解散或废止。
  • 双阙(shuāng què):古代宫殿前的两座楼阁,象征皇权。
  • 五翁(wǔ wēng):可能指五位高寿的老人,或五位贤人。
  • 工部(gōng bù):古代官署名,主管工程建设。
  • 广文(guǎng wén):指广博的文学知识。
  • 石室(shí shì):指山中的石洞或石室,常用于修炼或隐居。
  • 银河(yín hé):即天河,银河系。
  • 浮沤(fú ōu):水面上漂浮的泡沫,比喻世事无常。

翻译

月亮离檐三尺高,川云飘入寺楼中。 灵山远离尘嚣,星宿稀疏不多。 篆字焚烧初缺,翻经诵读如流水。 窗前二江水冷,帘卷半空秋意浓。 诏书解散松梢别,棋局终了竹节收。 静思双阙之念,高游五翁之境。 鹤梦生于红日,云闲锁住梓州。 望空工部之眼,搔乱广文之头。 石室僧人调马,银河客人问牛。 晓楼归于下界,大地如一浮沤。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秋夜宿于梓州牛头寺的景象,通过月、云、山、星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中“篆字焚初缺,翻经诵若流”展现了寺院的静谧与僧侣的虔诚。后文通过“诏散”、“棋终”等词,隐喻世事无常,而“双阙念”、“五翁游”则表达了诗人对高远境界的向往。结尾的“大地一浮沤”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凝练,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超然态度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

李洞

唐京兆人,字才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世人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有诗三卷。 ► 1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