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枇杷(pí pá):一种常绿乔木,果实可食。
- 袈裟(jiā shā):僧侣的法衣。
- 霁(jì):天气放晴。
- 韩信台:地名,相传为韩信的遗迹。
- 五马:古代指太守的仪仗。
- 三车:佛教用语,指经、律、论三藏。
- 巴川:地名,指巴蜀地区。
- 京华:指京城,这里指长安。
翻译
整个寺院里,枇杷树在冬季依然盛开着花朵,老僧与我相见时身着袈裟。 汉王城北的雪刚刚停歇,天空放晴,而韩信台西边的太阳正缓缓西斜。 门外不必催促太守的仪仗,我宁愿在林中聆听僧人讲解经、律、论三藏。 谁能想到在这巴蜀之地竟有如此美好的事情,我特地为你写下这些,报告给远在京城的你。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岑参在冬季访问嘉州城固县永安超禅师房的情景。诗中,岑参通过对枇杷冬花的描绘,展现了寺院的静谧与生机。他巧妙地结合了汉王城北的雪霁和韩信台西的日斜,营造出一种时光流转、景物变换的意境。后两句表达了对禅理的向往和对巴川胜事的惊喜,同时也透露出对京城亲友的思念与分享之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岑参对自然与人文的细腻感受。

岑参
岑参(cénshēn),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汉族,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时56岁,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 4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