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员外夫人清河县君崔氏挽歌二首

· 岑参
遽闻伤别剑,忽复叹藏舟。 灯冷泉中夜,衣寒地下秋。 青松吊客泪,丹旐路人愁。 徒有清河在,空悲逝水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遽闻(jù wén):突然听到。
  • 伤别剑:比喻离别的痛苦。
  • 藏舟:比喻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 泉中夜:指阴间,泉下,即地下。
  • 地下秋:比喻阴间的寒冷。
  • 青松:常用来象征长寿和坚贞不屈。
  • 吊客:前来吊唁的客人。
  • 丹旐(dān zhào):红色的丧旗,指丧事。
  • 路人:过路的人。
  • 清河:指崔氏的故乡或姓氏。
  • 逝水流:比喻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消逝。

翻译

突然听到离别的痛苦,又忽然感叹生命的无常。 在阴间的夜晚灯火冷清,地下的秋意使衣裳感到寒冷。 青松下吊唁的客人泪流满面,红色的丧旗让过路的人感到忧愁。 虽然崔氏的姓氏和故乡依旧存在,却只能空自悲叹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消逝。

赏析

这首挽歌表达了诗人对崔氏逝世的深切哀悼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伤别剑”和“藏舟”等富有象征意义的词语,形象地描绘了离别之痛和生命之脆弱。通过“泉中夜”和“地下秋”的对比,加深了阴间与阳世的对比,突出了死亡的凄凉。青松和丹旐的描绘,不仅增添了挽歌的哀婉气氛,也反映了诗人对逝者的敬重和怀念。最后,诗人以“清河”和“逝水流”作结,既表达了对逝者故乡和姓氏的记忆,也抒发了对生命流逝的无奈和哀伤。

岑参

岑参

岑参(cénshēn),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汉族,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时56岁,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 4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