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

· 杜牧
宛溪垂柳最长枝,曾被春风尽日吹。 不堪攀折犹堪看,陌上少年来自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宛溪:地名,位于今安徽省宣城市。
  • 垂柳:向下生长的柳树枝条。
  • 最长枝:指柳树枝条中最长的那一段。
  • 尽日:整天,从早到晚。
  • 不堪:不能承受,这里指柳枝因被攀折而显得脆弱。
  • 攀折:折断,摘取。
  • 犹堪:仍然可以。
  • 陌上:田间的小路。
  • 来自迟:来得晚。

翻译

宛溪的垂柳拥有最长的枝条,曾经整日被春风吹拂。 虽然柳枝因攀折而显得脆弱,但仍然值得一看, 田间小路上的少年,来得晚了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宛溪垂柳的柔美与春天的生机,通过“最长枝”和“春风尽日吹”表达了柳枝的娇嫩与春风的温柔。后两句则通过“不堪攀折”与“犹堪看”的对比,以及“陌上少年来自迟”的叙述,增添了诗意的层次和情感的深度,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青春时光的感慨。

杜牧

杜牧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居中书舍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 4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