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牧
东西那有碍,出处岂虚心。 晓入洞庭阔,暮归巫峡深。 渡江随鸟影,拥树隔猿吟。 莫隐高唐去,枯苗待作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出处:指出仕或退隐。
  • 洞庭:指洞庭湖,位于今湖南省北部。
  •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位于今重庆市与湖北省交界处。
  • 高唐:古代神话中楚国云梦泽的高唐台,相传楚怀王曾在此梦见巫山神女。
  • :连绵不断的雨,比喻恩泽。

翻译

无论东西,哪有什么阻碍,出仕或退隐岂是空洞的心思。 清晨进入广阔的洞庭湖,傍晚返回深邃的巫峡。 渡江时随着鸟儿的影子,围绕着树木隔绝了猿猴的吟唱。 不要隐居到高唐去,干枯的禾苗正等待着连绵的雨露。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云的自由飘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束缚的不满。诗中“东西那有碍”展现了云的无拘无束,而“出处岂虚心”则暗示了诗人对于出仕与退隐的深刻思考。后两句通过对洞庭湖和巫峡的描绘,进一步以云的行踪比喻诗人的人生追求。结尾的“莫隐高唐去,枯苗待作霖”则巧妙地运用了高唐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能像云一样,给予大地以滋润,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杜牧

杜牧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居中书舍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 4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