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峤
南楚标前贡,西秦识旧城。 祭天封汉岭,掷地警孙声。 向日披沙净,含风振铎鸣。 方同杨伯起,独有四知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南楚:古代楚国南部地区。
  • 标前贡:指在古代,南楚地区向中央王朝贡献的珍贵物品。
  • 西秦:古代秦国的西部地区。
  • 识旧城:指西秦地区保留着古老的城市遗迹。
  • 祭天:古代的一种宗教仪式,用以祭祀天神。
  • 封汉岭:指在汉岭(可能是指汉水流域的山岭)举行封禅仪式。
  • 掷地:形容声音响亮,有震撼力。
  • 警孙声:指声音足以警醒后人。
  • 向日:面向太阳。
  • 披沙:比喻从众多事物中挑选出精华。
  • :纯净,无杂质。
  • 含风:随风。
  • 振铎:敲响铎(一种古代乐器),此处形容声音清脆响亮。
  • :发出声音。
  • 杨伯起:可能是指杨震,东汉时期的著名学者,以清廉著称。
  • 四知名:指杨震的“四知”故事,即“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强调廉洁自律。

翻译

南楚地区贡献的珍宝,西秦之地保留着古老的城市。 在汉岭举行祭天仪式,其声响足以警醒后人。 面向太阳,从众多事物中挑选出纯净的精华, 随风敲响铎,声音清脆响亮。 正如杨伯起那样,独自享有廉洁自律的“四知”美名。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南楚和西秦的地理文化特色,以及祭天仪式的庄严,展现了古代中国的地域文化和宗教信仰。诗中“掷地警孙声”一句,以声音的震撼力象征着文化的传承和警示作用。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隐喻了从繁杂中提炼纯净的智慧和品质。结尾提及杨伯起的“四知”,强调了廉洁自律的重要性,体现了诗人的道德追求和理想人格。

李峤

李峤

唐赵州赞皇人,字巨山。年二十,擢进士第,举制策甲科。累迁给事中。武则天时,来俊臣兴狄仁杰狱,峤复验,辩其无罪,忤旨,出为润州司马。旋入为凤阁舍人,文册大号令,多委其主之。圣历初,与姚崇偕迁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俄转鸾台侍郎,依旧平章事,监修国史。中宗神龙初,贬通州刺史,数月即召回,旋又拜相。睿宗即位,再被贬,寻以年老致仕。玄宗时贬庐州别驾卒,年七十。工诗文,与苏味道齐名,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号文章四友。有集。 ► 1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