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与群公过慈

· 岑参
乘兴忽相招,僧房暮与朝。 雪融双树湿,沙闇一灯烧。 竹外山低塔,藤间院隔桥。 归家如欲懒,俗虑向来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指慈恩寺,唐代长安城内的一座著名寺院。
  • 岑参:唐代著名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擅长边塞诗。
  • 乘兴:乘着兴致。
  • 僧房:僧人的住所。
  • 暮与朝:从傍晚到早晨,意指整夜。
  • 雪融:雪开始融化。
  • 双树:指寺院中的两棵树。
  • 沙闇:沙地昏暗。
  • 一灯烧:一盏灯在燃烧。
  • 藤间院隔桥:藤蔓间,院子被桥隔开。
  • 俗虑:世俗的忧虑。
  • 向来销:一直消失。

翻译

乘着兴致忽然相邀,在僧房里从傍晚待到早晨。 雪开始融化,寺院中的两棵树显得湿润,沙地昏暗中一盏灯在燃烧。 竹林外,山峦低矮,塔影依稀;藤蔓间,院子被桥隔开。 回到家如果感到懒散,那些世俗的忧虑仿佛已经消失无踪。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岑参与朋友们在雪后访问慈恩寺的情景。诗中,“乘兴忽相招”表达了他们随性的行动,而“僧房暮与朝”则展现了他们在寺院中度过整夜的宁静时光。通过“雪融双树湿,沙闇一灯烧”的描写,诗人巧妙地传达了雪后清晨的静谧与寺院的幽深。后两句“竹外山低塔,藤间院隔桥”进一步以景写情,勾勒出一幅远离尘嚣的清幽画面。结尾的“归家如欲懒,俗虑向来销”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岑参诗歌中特有的边塞诗风与禅意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岑参

岑参

岑参(cénshēn),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汉族,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时56岁,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 4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