荅友人赠乌纱帽

· 李白
领得乌纱帽,全胜白接䍦。 山人不照镜,稚子道相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乌纱帽:古代官员所戴的帽子,这里指友人赠送的帽子。
  • 白接䍦:古代一种白色的头巾,这里指普通的头饰。
  • 山人:隐居山林的人,这里指李白自己。
  • 稚子:小孩子。

翻译

领到了一顶乌纱帽,它比白色的头巾要好得多。 我这个山中隐士不照镜子,但小孩子们都说这帽子很适合我。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对友人赠送乌纱帽的感谢之作。诗中,李白通过对比乌纱帽和白接䍦,表达了对乌纱帽的喜爱。后两句则通过稚子的评价,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这顶帽子的满意和自豪。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清新,展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友情的珍视。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