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叹

· 李涉
深院梧桐夹金井,上有辘轳青丝索。 美人清昼汲寒泉,寒泉欲上银瓶落。 迢迢碧甃千馀尺,竟日倚阑空叹息。 惆怅不来照明镜,却掩洞房抱寂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梧桐:一种常见的树木,古人常用来象征高洁。
  • 金井:装饰华丽的井。
  • 辘轳(lù lú):古代用来提水的装置。
  • 青丝索:用青丝编织的绳索,这里指辘轳上的绳索。
  • :取水。
  • 寒泉:清凉的泉水。
  • 银瓶:银制的瓶子,这里指用来盛水的容器。
  • 碧甃(bì zhòu):青绿色的井壁。
  • 竟日:整天。
  • :栏杆。
  • 惆怅:形容心情的忧郁和失落。
  • 洞房:指女子的闺房。
  • 寂寂:形容非常安静,没有声音。

翻译

深院中的梧桐树环绕着华丽的井,井上装有辘轳,挂着青丝编织的绳索。 美人在清凉的白天从井中汲取寒泉,寒泉即将被装入银瓶。 那碧绿的井壁深达千余尺,美人整日倚着栏杆,空自叹息。 她心情忧郁,没有来照亮明镜,而是掩上闺房的门,抱着寂静。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深院梧桐、金井辘轳等景物,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中的美人汲取寒泉,却整日倚栏叹息,表达了她的孤独和无奈。诗末的“惆怅不来照明镜,却掩洞房抱寂寂”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展现了美人内心的孤寂和对现实的逃避。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现了唐代诗人李涉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和描绘。

李涉

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寻以结近幸,为谏议大夫孔戣劾奏,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公元827年-公元835年)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李涉诗》一卷。存词六首。 ► 1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