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头陀寺

· 李涉
无因暂泊鲁阳戈,白发兼愁日日多。 只恐雪晴花便尽,数来山寺亦无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鲁阳戈:《淮南子·览冥训》中说,鲁阳公与韩国军队作战,战斗正激烈时,太阳快要落山了,鲁阳公举起戈向太阳挥舞,太阳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又退回到天空中,为他多争取了些时间。后用“鲁阳戈”来比喻人能够挽回颓势、扭转乾坤。(鲁阳:lǔ yáng)

翻译

没有办法暂且停下挽回颓势的努力,白发和忧愁却一天天增多。只怕雪融化后花儿便会凋零尽净,多次来到山寺也没有别的事情(只是想排解忧愁)。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愁苦之情。诗的开头,诗人用“无因暂泊鲁阳戈”表达了自己面对困境时的无奈,无法像鲁阳公那样力挽狂澜,改变现状,这种无力感使得他的白发和忧愁日益增加。接下来,“只恐雪晴花便尽”则以景喻情,雪晴后花尽的景象,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也暗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美好不再的担忧。最后一句“数来山寺亦无他”,表现出诗人试图在山寺中寻找慰藉,却又感到无所适从的心境。整首诗意境深沉,充满了忧愁和无奈,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苦闷。

李涉

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寻以结近幸,为谏议大夫孔戣劾奏,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公元827年-公元835年)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李涉诗》一卷。存词六首。 ► 1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