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新安于尚书

九土雄师竟若何,未如良牧与天和。 月留清俸资家少,岁计阴功及物多。 四野绿云笼稼穑,千山明月静干戈。 行人耳满新安事,尽是无愁父老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九土:九州之地,泛指全国。
  • 雄师:强大的军队。
  • 良牧:贤良的地方官。
  • 天和:天时地利人和,指和谐的社会环境。
  • 清俸:清廉的俸禄。
  • 岁计:一年的计算,此指一年的政绩。
  • 阴功:暗中积累的功德。
  • 稼穑:农作物的种植和收割,泛指农业生产。
  • 干戈:古代兵器,此指战争。
  • 行人:过路人,旅行者。
  • 新安事:新安地区的事情。
  • 无愁父老歌:无忧无虑的老人所唱的歌。

翻译

全国的军队虽然强大,但最终能如何呢?还不如贤良的地方官与天时地利人和相得益彰。官员们留下清廉的俸禄,家中少有资助,但一年的政绩却暗中积累了许多功德,惠及万物。四野绿云般的田野里,农作物茂盛,千山之间明月高悬,战争的喧嚣已然平息。过路的行人耳中充满了新安地区的事情,那全是无忧无虑的老人所唱的歌。

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一位贤良的地方官,他以清廉自持,勤政爱民,使得地方安宁,百姓安居乐业。诗中通过对比“九土雄师”与“良牧与天和”,突出了贤官的重要性。后文描绘了地方的繁荣景象,以及百姓的幸福生活,体现了诗人对和平与和谐社会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贤官的崇敬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杜荀鹤

杜荀鹤

杜荀鹤,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石台县贡溪乡杜村)人。晚唐诗人。相传为杜牧已出之妾所生,排行第十五,故称杜十五。幼好学。四十六岁才中进士。五代梁太祖(朱温)时,授员外郎、知制诰;最后任翰林学士,仅五日而卒,恃强胡为。工于诗,有“风暖鸟声碎,日高光鼎重”之句。天佑初卒。著有《唐风集》三卷,顾云为之序,“其壮语大言,则决起逸发,可以左揽工部袂,右拍翰林肩。”。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列有“杜苟鹤体”。 ► 3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