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顗赴润州幕

· 杜牧
少年才俊赴知音,丞相门栏不觉深。 直道事人男子业,异乡加饭弟兄心。 还须整理韦弦佩,莫独矜誇玳瑁簪。 若去上元怀古去,谢安坟下与沈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杜顗(yǐ):人名,杜牧的堂兄。
  • 润州:古代地名,今江苏镇江。
  • 丞相门栏:比喻高官显贵的家门。
  • 直道事人:指正直地为人处世。
  • 加饭:意指关心对方的生活,多吃饭保重身体。
  • 韦弦佩:韦弦,古代的两种乐器,佩,佩戴。这里比喻文雅的修养和风度。
  • 矜誇(jīn kuā):自夸,炫耀。
  • 玳瑁簪(dài mào zān):用玳瑁壳制成的发簪,古代贵重的饰品。
  • 上元:古代节日,即元宵节。
  • 谢安:东晋时期的名臣,政治家。
  • 沈吟:深思。

翻译

少年英才前往寻找知音,丞相的门槛并不觉得深奥。 正直地为人处世是男子的职责,在异乡关心你的饮食是兄弟的心意。 还需要修养文雅的风度,不要只炫耀贵重的玳瑁簪。 如果去上元节怀古,可以在谢安的墓前深思。

赏析

这首诗是杜牧送别堂兄杜顗赴润州任职时所作。诗中,杜牧表达了对堂兄的期望和关心。首两句赞美杜顗的才华和前程,中间两句则体现了杜牧对堂兄的深情厚意,希望他在外能够保重身体,同时也要注重内在修养。最后两句则寄托了对堂兄未来能够有所成就的期望,希望他能够像谢安那样,成为一代名臣。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展现了杜牧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人文关怀。

杜牧

杜牧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居中书舍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 4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