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澧州张舍人笛

· 杜牧
发匀肉好生春岭,截玉钻星寄使君。 檀的染时痕半月,落梅飘处响穿云。 楼中威凤倾冠听,沙上惊鸿掠水分。 遥想紫泥封诏罢,夜深应隔禁墙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发匀肉好:指笛子的材质均匀,质地优良。
  • 生春岭:比喻笛子材质来自春天的山岭,意指其材质新鲜、优质。
  • 截玉钻星:形容制作笛子的工艺精细,如同截取玉石,钻刻星辰。
  • 檀的:指檀木的颜色。
  • 染时:指染色的时候。
  • 痕半月:形容檀木染色后的痕迹如同半轮明月。
  • 落梅:指梅花落下。
  • 响穿云:形容笛声高亢,能够穿透云层。
  • 威凤:指凤凰,象征高贵和吉祥。
  • 倾冠听:形容听得入神,以至于帽子都倾斜了。
  • 惊鸿:指惊飞的鸿雁,比喻美丽的女子。
  • 掠水:指鸿雁飞过水面。
  • 紫泥封诏:指用紫泥封印的诏书,表示皇帝的诏令。
  • 禁墙:指皇宫的围墙。

翻译

笛子的材质均匀且质地优良,仿佛来自春天的山岭,经过精细的工艺制作,如同截取玉石,钻刻星辰,然后寄给了使君。檀木染色后的痕迹如同半轮明月,当梅花飘落时,笛声高亢,能够穿透云层。在楼中,凤凰被笛声吸引,听得入神,以至于帽子都倾斜了;而在沙上,惊飞的鸿雁飞过水面,也被笛声所吸引。遥想那用紫泥封印的诏书已经下达,夜深人静时,应该能在皇宫的围墙外听到这美妙的笛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笛子的精美与笛声的美妙,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笛子的材质和制作工艺形容得如同珍宝一般。诗中“落梅飘处响穿云”一句,以梅花落下的景象和笛声穿云的想象,形象地表达了笛声的高亢和美妙。后两句则通过凤凰和鸿雁的比喻,进一步以动物的反应来衬托笛声的吸引力。结尾处,诗人想象在皇宫外深夜能听到这笛声,增添了一丝神秘和遐想。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赞美。

杜牧

杜牧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居中书舍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 498篇诗文

杜牧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