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

· 杜牧
因思上党三年战,闲咏周公七月诗。 竹帛未闻书死节,丹青空见画灵旗。 萧条井邑如鱼尾,早晚干戈识虎皮。 莫笑一麾东下计,满江秋浪碧参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上党:地名,今山西省长治市一带。
  • 竹帛:古代书写用的竹简和丝绸,这里指史书。
  • 死节:为忠于国家而牺牲生命。
  • 丹青:绘画用的颜料,这里指绘画。
  • 灵旗:古代出征时所用的一种旗帜,上面画有神灵或猛兽,用以鼓舞士气。
  • 井邑:指城市。
  • 鱼尾:比喻城市萧条,像鱼尾一样摇摆不定。
  • 干戈:古代的兵器,这里指战争。
  • 虎皮:比喻战争的残酷和危险。
  • 一麾:一挥,指一举一动。
  • 东下:向东行进。
  • 碧参差:形容江水碧绿而波涛起伏的样子。

翻译

想起在上党经历了三年的战事,闲暇时吟咏周公的《七月》诗篇。 史书中未曾记载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只留下画中的灵旗在空中飘扬。 如今城市萧条,如同摇摆不定的鱼尾,早晚会通过战争认识到虎皮的残酷。 不要嘲笑我向东行进的计划,满江秋浪碧绿而波涛起伏,景色壮丽。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过去战争的回忆和对当前局势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和平的向往。诗中“竹帛未闻书死节,丹青空见画灵旗”一句,既表达了对历史记载的遗憾,也反映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怀念。后两句则通过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城市的萧条,以及诗人对未来的忧虑。最后两句则展现了诗人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定和乐观,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杜牧

杜牧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居中书舍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 4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