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缑山王处士黑石谷隐居

· 岑参
旧居缑山下,偏识缑山云。 处士久不还,见云如见君。 别来逾十秋,兵马日纷纷。 青溪开战场,黑谷屯行军。 遂令巢由辈,远逐麋鹿群。 独有南涧水,潺湲如昔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缑山(gōu shān):山名,在今河南省偃师市南。
  • 处士:指未做官的士人,这里指王处士。
  • :超过。
  • 十秋:十年。
  • 兵马:指战乱。
  • 青溪:地名,可能指战场所在地。
  • 黑谷:地名,即诗中的黑石谷。
  • :驻扎。
  • 巢由:指隐士巢父和许由,古代著名的隐士。
  • 麋鹿群:比喻隐居的生活。
  • 南涧水:指南边山涧中的水。
  • 潺湲(chán yuán):形容水流声。

翻译

我曾居住在缑山之下,特别熟悉缑山的云。 王处士久未归来,看见云就如同看见你。 分别已超过十年,战乱不断。 青溪成了战场,黑谷驻扎着军队。 于是那些隐士们,远远地追逐着麋鹿群。 只有南涧的水,依旧潺潺流淌,如同往昔所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旧居缑山及隐居友人王处士的怀念。诗中,“缑山云”成为诗人思念的象征,通过云来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后文提到战乱频发,使得隐士们不得不远离尘嚣,追逐自然,而南涧水的潺潺声则成为诗人心中不变的宁静与回忆。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和平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岑参

岑参

岑参(cénshēn),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汉族,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时56岁,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 4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