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注释
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合称。
玄武湖:在今江苏南京市。原为北湖,宋元嘉中,湖中有黑龙见,改名。见宋·徐爰《释问》。《宋书·文帝纪》:元嘉二十三年筑北堤,立玄武湖。
埭(dài):水堰。据《南史·武穆裴皇后传》,齐武帝常游琅琊城,宫人随从,很早出发,到玄武湖北埭时鸡始鸣,故称鸡鸣埭。
绣襦:指宫女。
回:犹“重来”。
谁言琼树朝朝见:《南史·张贵妃传》:“(陈)後主每引宾客对贵妃等游宴,……其曲有《玉树後庭花》、《临江乐》等,其略云:‘璧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大抵所归皆美张贵妃、孔贵缤之容色。”
不及金莲步步来:《南史·齐本纪》:“(齐後主)又凿金为莲花以贴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花也。”
敌国军营漂木柹(fèi):《南史·陈後主本纪》:“隋文帝令大造战船,人请密之。文帝曰:‘吾将显行天诛,何密之有?使投柹于江,若彼能改,吾又何求?”。柹,削下的小木片;敌国,指隋。
前朝神庙:指陈朝三祖的宗庙。
烟煤:屋顶上的烟尘。陈後主即位五年,惑于酒色,不祠宗庙,见《资治通鉴·卷一七六》。
满宫学士皆颜色:《南史·张贵妃传》:“以宫人有文学者袁大舍等为女学士,後主每引宾客对贵妃等游宴,则使诸贵人及女学士与狎客共赋新诗,互相赠答。”颜:全诗校:“一作莲。”
江令:指江总,陈时为尚书令。《南史》本传说他“既当权任宰,不亲政务,但日与後主游宴後庭”。“与陈孔暄、孔范等馀人,当时谓之押客”。
序
这首七律诗将宋、齐、梁、陈四朝作为整体加以歌咏,写四个朝代兴废的历史事实和教训。
赏析
《义门读书记》:此等诗须细味其高情远识。起连便是南朝国势必为北并,况又加之陈叔宝乎?二十八字中叙四代兴亡,全不费力,又其馀事也。
《唐音审体》:罗列故实,其意盖本《玉台》艳体作咏史诗也。义山创此格,遂为西昆诸公之祖。
《李义山诗解》:此讥南朝皆以荒淫覆国,而叹陈之後主为尤甚也。起二语叙宋、齐事,随写随撇。三四用反语转出陈来,句法最为跌宕;曰“谁言”,曰“不及”,是殆有加焉之意。下半言咎不独在君也。
《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程梦星曰:南朝偏安江左,历代皆事荒淫……首举宋、齐,则梁、陈可知;末举梁、陈,则宋、齐概见:此行文参错交互之法也。
《玉溪生诗意》:起二句写时、地。下以“谁言”、“不及”四字调笑之。五六写亡国。七八又追写未亡事,以见安得不亡意。
《唐诗别裁》:题概说南朝,而主意在陈後主。
《玉溪生诗集笺注》:首二句志旧地而纪新游,三四跌重陈朝,下半纯是陈事。案而不断,荒淫败亡一一毕露,真善于措词矣。
《李义山诗集辑评》:纪昀曰:三四言叔宝之荒淫过于东昏也;“谁言”、“不及”,弄姿以取瞥脱耳。五六提笔振起,七八冷掉作收,是义山法门。
《小清华园诗谈》:吊古之诗,须褒贬森严,具有《春秋》之义,使善者足以动後人之景仰,恶者足以垂千秋之炯戒……读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前半篇暨义山“敌国军营”二句,令人凛然知忧来之无方,祸至之无日,而思预防之心,不可不日加惕也,吁,至矣!
《昭昧詹言》:先君云:此专为陈後主而作,吐属绞时婉,叙致错综变化。前四句中,叙四代兴亡,全不费力,却又宾主跌宕变化,不可方物,咏古极则也。
《选玉溪生诗补说》:用一“催”字,“回”字,已撇过两朝矣,精细乃尔。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玄武湖(xuán wǔ hú):在今江苏南京,南朝宋文帝时建成。
- 玉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 鸡鸣埭(jī míng dài):在玄武湖边。南朝齐武帝常至琅琊城,宫人常从,早发,至玄武湖,鸡始鸣,呼为鸡鸣埭。
- 绣襦(xiù rú):绣衣,指宫人的服装。
- 琼树:陈后主的爱妃张丽华。
- 金莲:齐后主的宠妃潘妃,据说她走在地上,如同步步生金莲。
- 柹(fèi):砍削下来的碎木片、木皮。
翻译
玄武湖中的玉漏声声催促,在鸡鸣埭口,宫人们身着绣襦回宫。 谁说陈后主能天天见到张丽华,比不上齐后主潘妃步步生金莲的受宠情形。 敌国的军营中漂着砍削的木片,前朝的神庙被烟尘所笼罩。 满宫的学士都有姿容,可江令(指南朝文学家江淹)当年也只是空费才华。
赏析
这首诗是李商隐对南朝历史的感慨。诗的首联通过描写玄武湖和鸡鸣埭,展现了南朝宫廷的生活场景。颔联将陈后主和齐后主的奢侈荒淫进行对比,讽刺了他们的沉迷女色。颈联则描写了敌国的威胁和前朝神庙的没落,暗示了南朝的衰败。尾联提到满宫学士的姿容以及江淹的才华,却无法挽救南朝的命运,进一步表达了对南朝衰落的惋惜。整首诗用典巧妙,寓意深刻,通过对南朝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思考。

李商隐
李商隐,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6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