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登黄龙洞作

出郭若不早,到山日已昏。 阪从灯下陟,草自雾中扪。 未历诸山胜,先寻古洞源。 敢誇济胜健,还藉土人援。 径窄时分队,山欹欲悸魂。 登登路逾窅,望望岭加尊。 遇石频思憩,穿岩或借蹲。 风来时作阵,瀑响听如奔。 俗骨何当换,幽怀暂许论。 一身怜秽浊,双足想腾骞。 稍过流杯石,知为天洞门。 荒祠无卧具,聊共枕松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郭:城郭。早:早早地。阪:山坡。灯:灯火。雾:雾气。胜:胜地。济胜:指济南的胜地。健:强壮。援:帮助。欹:倾斜。悸:惊恐。窅:幽深。尊:高。憩:休息。蹲:蹲坐。阵:声音。奔:奔流。俗骨:平凡的人。幽怀:幽深的情怀。秽浊:尘世的污浊。腾骞:指飞升。流杯石:传说中的仙山之一。

翻译

夜晚登上黄龙洞 如果不早点出城郭,到山上时已经天黑了。 在山坡上跟着灯火往上爬,草从雾中摸索而过。 尚未见过各种胜地,就先去寻找古洞的源头。 敢夸耀在胜地强壮,还要依靠当地人的帮助。 山路狭窄,有时要分开队伍,山势倾斜让人心惊。 一步步地走,路途越发幽深,眺望着山岭越发高耸。 遇到石头就想要休息,有时穿过岩石或者蹲坐休憩。 风吹来时像是在呼啸,瀑布的声音听起来像是在奔流。 平凡的人何时能够改变,暂时可以谈论一下幽深的情怀。 身在尘世的污浊中,双脚却想要飞升。 稍微经过流杯石,就知道那是通往天洞的门。 荒废的祠堂没有床榻,只好和松树根一起共枕。

赏析

这首古诗描绘了作者夜晚登上黄龙洞的经历,通过描写山路的险峻、幽深以及与自然的亲近,展现了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形象描写,如灯火、雾气、瀑布声等,使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幽深山林的向往和对超脱尘世的渴望,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感。

李孙宸

明广东香山人,字伯襄。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教习庶吉士。崇祯间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性孝友廉介。诗祖《三百篇》,书法祖魏晋,草篆隶楷皆工。有《建霞楼集》。 ► 12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