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苏参政伯修受诏奉使宣抚还赐宴宣文阁应制韵
凤鸣高阁御宣文,昼刻传呼天上闻。
封事开函陈大典,颂声合乐奏南薰。
羹调玉鼎来朝早,烛送金莲过夜分。
奉使已归苏属国,麒麟画里见殊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奉和:依照别人诗的题材和体裁做诗。
- 参政:官名,参与政事。
- 伯修:人名,可能是诗中提到的苏参政的字或号。
- 受诏:接受皇帝的诏令。
- 宣抚:官名,负责安抚和宣扬国家政策。
- 赐宴:皇帝赐予的宴会。
- 宣文阁:宫廷中的一个阁楼,用于举行重要活动。
- 应制:应皇帝之命而作的诗。
- 封事:密封的奏章。
- 南薰:古代乐曲名,相传为舜所作,象征和平与繁荣。
- 羹调:调制羹汤,这里指准备宴席。
- 金莲:指金制的莲花形灯。
- 苏属国:指苏武,汉代著名使臣,曾被匈奴扣留十九年,后被封为属国都尉。
- 麒麟画:指绘有麒麟的图画,象征功勋和荣誉。
翻译
凤凰在高阁中鸣叫,宣文阁里皇帝的命令传遍四方。 密封的奏章开启,陈述着国家的重大典礼, 和谐的乐声中奏响了象征和平的南薰曲。 清晨,玉鼎中调制的羹汤预示着朝会的开始, 夜晚,金莲灯的光芒照亮了过夜的时分。 苏武般的使臣已经归来, 他的功勋将被绘入麒麟图中,永载史册。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宫廷中一场庄严的宴会,通过凤凰、宣文阁、封事、南薰曲等意象,展现了皇家的威严与盛典的隆重。诗中“羹调玉鼎”与“烛送金莲”细腻地刻画了宴会的细节,而“苏属国”与“麒麟画”则巧妙地赞美了使臣的功绩和荣耀。整体诗风庄重典雅,语言精炼,表达了作者对皇家礼仪和功臣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