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国子监同官二首

· 虞集
学宫南直禁垣阴,假寓惟愁两壁沈。 一曲镜湖遗老事,三年经幄小臣心。 银河回夜天逾近,草径迎秋露转深。 珍重乡人居巷北,时能来往和鸣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依照所和诗中的韵及其用韵的先后次序写诗。
  • 国子监: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
  • 禁垣:皇宫的城墙。
  • 两壁沈:指墙壁潮湿。
  • 镜湖:地名,此处可能指代隐逸之地。
  • 经幄:指讲经的帷帐,这里指讲学的地方。
  • 小臣:谦称,指自己。
  • 银河:天河。
  • :转。
  • 草径:草间的小路。
  • 迎秋:迎接秋天。
  • 和鸣琴:指和谐的琴声,比喻与友人的和谐相处。

翻译

学宫正南直对着皇宫的城墙,阴凉之处,借住在此却忧虑墙壁潮湿。 镜湖的遗老们已成往事,三年在讲学的地方,我这小臣的心意。 银河随着夜深而显得更加接近,草间小路在秋露中更显深邃。 珍重那些住在巷北的乡亲,时常能来往,共同弹奏和谐的琴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国子监的宁静生活和对乡人的深情。诗中,“学宫南直禁垣阴”一句,既点明了地点,又通过“禁垣阴”暗示了环境的幽静。后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银河回夜天逾近”和“草径迎秋露转深”,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变化,增添了诗的意境美。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乡人的珍重之情,希望通过和谐的琴声来维系与乡人的友谊,展现了作者的温情与人文关怀。

虞集

虞集

元临川崇仁人,字伯生,号邵庵。先世为蜀人。宋亡,父汲侨居崇仁。少受家学,读诸经,通其大义。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历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议学校事,主张学官当用经明行修成德之士,不可猥以资格用人。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帝崩,以目疾,又为贵近所忌,谢病归。卒谥文靖。集弘才博识,工诗文。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 ► 4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