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开先南楚悦禅师观息斋画竹卷于崇仁普安寺煜公之禅室盖煜之师一初本公所藏也因记延祐甲寅息斋奉诏写嘉熙殿壁南楚与之同寓庆寿寺时予同为太常博士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乃题其后云

· 虞集
嘉熙殿里春日长,集贤奉诏写苍筤。迩来二十有五载,飘零残墨到江乡。 匡庐高人昔同住,每见挥毫凤鸾翥。木枯石烂是何年?修竹森森长春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苍筤(cāng láng):指竹子。
  • 迩来:近来。
  • 匡庐:指庐山,此处代指高人隐居之地。
  • 凤鸾翥(fèng luán zhù):比喻书法或绘画技艺高超,如同凤凰和鸾鸟飞翔。
  • 修竹:长长的竹子。
  • 森森:形容竹林茂密。
  • 长春雨:比喻竹子常绿不衰,如同春雨滋润。

翻译

在嘉熙殿里,春日似乎特别漫长,集贤院的学士们奉皇帝之命描绘着苍翠的竹子。如今已经过去了二十五年,那些飘零的墨迹竟流落到了江边的乡村。

昔日,在庐山的高人曾与我同住,每当他挥毫作画,笔下的凤鸾仿佛真的翱翔起来。木已枯,石已烂,不知是何年月,唯有那修长的竹子,依旧在春雨中茂密生长。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回忆往昔在嘉熙殿中绘画竹子的场景,表达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诗中“苍筤”、“凤鸾翥”等词语描绘了绘画的生动与高超技艺,而“木枯石烂”与“修竹森森”则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自然与人文的恒久与变迁。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透露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与对自然恒久不变的赞叹。

虞集

虞集

元临川崇仁人,字伯生,号邵庵。先世为蜀人。宋亡,父汲侨居崇仁。少受家学,读诸经,通其大义。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历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议学校事,主张学官当用经明行修成德之士,不可猥以资格用人。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帝崩,以目疾,又为贵近所忌,谢病归。卒谥文靖。集弘才博识,工诗文。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 ► 4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