弁峰七十二

弁峰七十二,菡萏开青冥。 穷探最绝顶,龙舌呀岩扃。 高源下绝壁,海眼涵明星。 毒龙戏珠玉,残唾吹馀腥。 胡僧洗神钵,密咒收风霆。 洞庭水如蓝,溟涬连沧溟。 下观人间世,九点烟中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弁峰:指天目山,在今浙江省西北部。
  • 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
  • 青冥:青色的天空,深邃高远。
  • 龙舌:形容山峰形状如龙舌。
  • 呀岩扃(yā yán jiōng):形容山岩张开如门户。
  • 海眼:传说中海水的出口,这里比喻水源深远。
  • :包含,容纳。
  • 明星:明亮的星星,这里形容水珠闪烁如星。
  • 毒龙:神话中的凶猛龙类。
  • 珠玉:比喻珍贵之物,这里指水珠。
  • 残唾:残留的唾液,比喻微小的水珠。
  • 吹馀腥:风吹过残留的腥味。
  • 胡僧:指外来的僧人。
  • 神钵:僧人用的钵,这里带有神秘色彩。
  • 密咒:僧人念诵的咒语。
  • 收风霆:控制风雷,形容咒语的威力。
  • 溟涬(míng xìng):模糊不清的样子,这里形容水天一色。
  • 沧溟:大海。
  • 九点烟:形容人间景象渺小如九点烟尘。

翻译

天目山七十二峰,峰顶如盛开的荷花伸向青色的天空。 攀登至最高峰,山峰如龙舌张开,岩壁如门户。 高处的水源从绝壁倾泻而下,水珠闪烁如星,仿佛海眼深邃。 凶猛的毒龙在戏弄着珍贵的水珠,微小的水珠随风飘散,带着残留的腥味。 外来的僧人清洗着神秘的钵,念诵咒语,控制着风雷。 洞庭湖的水色如蓝,水天一色,与大海相连。 从高处俯瞰人间,景象渺小如九点烟尘。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天目山的壮丽景色,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将自然景观与神话传说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诗中“龙舌呀岩扃”、“海眼涵明星”等句,形象地描绘了山峰和水珠的奇特景象,而“胡僧洗神钵,密咒收风霆”则增添了神秘色彩。最后以“九点烟中青”收尾,表达了诗人从高处俯瞰人间时的超然感受。

杨维桢

杨维桢

元明间浙江山阴人,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县尹,累擢江西儒学提举。因兵乱,未就任,避居富春山,迁杭州。张士诚累招不赴。以忤元达识丞相,再迁居松江。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拜访者,殆无虚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师,旋乞归,抵家即卒。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善吹铁笛,自称铁笛道人。有《东维子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