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铙歌鼓吹曲十三篇其一圣徵启
江为障,湖为池,两虎赫赫奸天威。天兵东下,跨池与障平如砥。
兵十万,威武宣。红帕锦股偃草前,暇以岁月喘以延。
收残丁,婴孤城,穿城炮机若流星。小虎粉首,大虎摧爪翳两睛。
齐云火天,骨肉焦冥,天子好生,一鸡一犬不汝兵。
粮尽矢竭,开关输平。群臣鱼贯归大明。大明帝,义之断,仁之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铙歌鼓吹曲:古代军乐的一种,用于激励士气。
- 圣徵启:圣明的征兆开始显现。
- 江为障,湖为池:比喻江河湖泊成为防御的屏障和护城河。
- 两虎:比喻两个强大的敌人或对手。
- 赫赫:形容威风凛凛,声势浩大。
- 奸天威:违背天命,反抗天子的权威。
- 天兵:指天子的军队,即朝廷的军队。
- 砥:平坦的石头,这里比喻平坦。
- 红帕锦股:指士兵的服饰,红帕指头巾,锦股指华丽的裤子。
- 偃草前:像草一样倒伏,形容士兵的阵势。
- 暇以岁月喘以延:利用时间喘息,拖延时间。
- 收残丁:收拢残余的士兵。
- 婴孤城:围绕孤城。
- 穿城炮机若流星:城中的炮火如同流星一般。
- 小虎粉首,大虎摧爪翳两睛:小虎指的是年轻的将领,大虎指的是老将,粉首和摧爪形容他们的惨状。
- 齐云火天:形容火势猛烈,如同云一样覆盖天空。
- 焦冥:烧焦,形容惨烈的战场。
- 不汝兵:不伤害你们。
- 开关输平:打开城门投降,表示和平。
- 鱼贯:一个接一个,形容有序。
- 大明帝:指明朝的皇帝。
- 义之断,仁之成:正义得以实现,仁德得以完成。
翻译
江河湖泊成为了防御的屏障和护城河,两股强大的敌人威风凛凛地反抗天子的权威。天子的军队向东进发,跨越这些屏障和护城河,将其夷为平地。
十万天兵,威武之师,他们的红头巾和锦缎裤子在战场上如同倒伏的草一样排列。他们利用时间喘息,拖延战斗。
收拢残余的士兵,围绕孤城,城中的炮火如同流星一般划过。年轻的将领和小兵们惨遭杀害,老将们也失去了战斗力。
火势猛烈,如同云一样覆盖天空,战场上的惨状令人不忍直视。天子有好生之德,即使是鸡犬也不忍伤害。
粮食耗尽,箭矢用完,城门打开,投降以求和平。群臣有序地归顺大明皇帝。大明皇帝以正义和仁德完成了他的使命。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朝军队平定叛乱的壮丽场面,展现了天子军队的威武和正义。通过对比敌我双方的惨烈战斗和最终的和平归顺,强调了天子的仁德和正义的胜利。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江为障,湖为池”、“穿城炮机若流星”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整首诗气势磅礴,语言凝练,表达了作者对天子正义之战的赞颂和对和平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