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九嫂

· 杨奂
勿轻钗与笄,勿贱裙与襦。 柘皋一女子,健胜百丈夫。 家住庐州东,库藏饶金珠。 天阴夜抹漆,暴客萌觊觎。 胠箧不足较,父兄罹刳屠。 女年十五六,以色竟见驱。 捕捉星火急,亡命洞庭湖。 既为陶家妇,九嫂从渠呼。 寝息风浪中,四邻唯菰蒲。 琴瑟未免合,积久产二雏。 春秋祭享绝,对面佯悲吁。 向来郎鬓黑,漂泊生白须。 身后乏寸土,奈我子母孤。 干戈又换世,幸在昔廛区。 何当决归□,卒岁容相娱。 闻语略不疑,意谓痴且愚。 锐然□轻舟,携抱登长涂。 青毡复旧物,水陆多膏腴。 女儿拜夫前,灵贶焉可诬。 儿初有秘祝,欲答神□扶。 绐郎俟西祠,径往公府趋。 画地诉首尾,曾不□锱铢。 官长怒咆哮,俄顷就执俘。 械杻满虮虱,□□临街衢。 使女坐其旁,笑颊如施朱。 自推二□□,□请加锧鈇。 官曰产尔腹,颇亦怜呱呱。 女□□□种,不可谓不辜。 环观交感泣,猛烈今古无。 □事鬼神畏,失机或斯须。 甘露若训注,反遭□□图。 政类窦桂娘,儿同心实殊。 隐忍寂寞滨,岂甘盗贼污。 白玉投青泥,至宝终莫渝。 此雠若不雪,何以见鸟乌。 一息传万口,南北通燕吴。 夫愿女为妇,妇愿女为姑。 绿林肝胆寒,低头羞穿窬。 佳人固不幸,能还谁尔拘。 何事原巨先,遂使轻侠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钗与笄(chāi yǔ jī):古代女子的发饰,钗为发簪,笄为发钗。
  • 裙与襦(qún yǔ rú):古代女子的下装和上衣。
  • 柘皋(zhè gāo):地名,今安徽省巢湖市柘皋镇。
  • 觊觎(jì yú):渴望得到不应得的东西。
  • 胠箧(qū qiè):打开箱子,指盗窃。
  • 罹刳屠(lí kū tú):遭受屠杀。
  • 亡命(wáng mìng):逃亡。
  • 菰蒲(gū pú):水生植物,此处指周围环境。
  • 琴瑟(qín sè):古代的两种乐器,常用来比喻夫妻和谐。
  • 廛区(chán qū):城市中的居民区。
  • 绐郎(dài láng):欺骗丈夫。
  • 锧鈇(zhì fū):古代的刑具,此处指刑罚。
  • 呱呱(gū gū):婴儿的哭声。
  • 窦桂娘(dòu guì niáng):人名,具体不详。
  • 穿窬(chuān yú):穿墙而过的小偷。

翻译

不要轻视女子的发饰和衣裳,不要看不起她们的裙子和上衣。在柘皋有一个女子,她的勇敢胜过百名壮士。她家住在庐州东,库房里堆满了金银珠宝。天黑时,盗贼心生贪念。虽然盗窃不值得计较,但她的父兄却因此遭受屠杀。女子十五六岁,因为美貌被赶走。她急忙逃亡到洞庭湖,成为了陶家的媳妇,被称为九嫂。在风浪中安睡,四周只有菰蒲。虽然夫妻生活难免有摩擦,但时间久了,生了两个孩子。春秋时节祭祀断绝,面对着假装悲叹。曾经丈夫的头发是黑色的,漂泊中生出了白发。死后没有一寸土地,留下我们母子孤苦。战乱又换了一个时代,幸好在过去的居民区。何时能决定归宿,整年都能相互娱乐。听到这些话,她并不怀疑,以为自己又傻又笨。她毅然决然地乘轻舟,带着孩子登上长途。青毡恢复了旧物,水陆之间富饶肥沃。女儿在丈夫面前拜谢,神灵的赐福怎能欺骗。她欺骗丈夫说要西祠,却直奔公府。在地上画出首尾,不计较任何损失。官长愤怒咆哮,很快就被捕获。枷锁满身虱子,面对街道。让女坐在旁边,笑颊如涂朱。自己推着两个孩子,请求加重刑罚。官员说你腹中的孩子,也有些可怜。女子说这是罪有应得,不可说不公正。围观的人感动落泪,这样的猛烈古今少有。事情让鬼神都害怕,失去机会或许就在瞬间。甘露如果训注,反而遭到图谋。政治类似窦桂娘,儿子的心思实在不同。忍受寂寞的边缘,岂能甘心被盗贼玷污。白玉投入青泥,至宝终究不会改变。这个仇恨如果不报,如何见得乌鸦。一口气传遍万口,南北通燕吴。丈夫希望女子成为妇,妇希望女子成为姑。绿林中的肝胆都感到寒冷,低头羞于穿墙而过的小偷。佳人固然不幸,能还谁来拘束。何事原巨先,遂使轻侠徒。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讲述一个女子在战乱和家庭悲剧中的坚韧与勇敢,展现了她的不屈不挠和对正义的执着追求。诗中,女子的形象被塑造得极为鲜明,她的智慧和勇气在面对困境时显得尤为突出。通过对女子经历的细腻描绘,诗人传达了对女性力量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的佳作。

杨奂

奂字焕然,又名知章,乾州奉天人。母尝梦东南日光射其身,旁一神人以笔授之,已而奂生。甫胜衣,尝信口唱歌,有紫阳阁之句,问其故,则不能答也。未冠,梦游紫阳阁,景趣甚异,自悟以前为紫阳宫道士,后因以自号。金末举进士不中,乃作万言策,指陈时病,未及上而归,教授乡里。岁癸巳,汴京降,奂微服北渡,依冠氏帅赵寿之。戊戌,太宗诏宣德课税使刘用之试诸道进士,奂试东平,两中赋论第一,从监试官北上,谒中书耶律楚材,荐授河南路徵收课税所长官,兼廉访使。在官十年,乃请老于燕之行台。壬子,世祖在潜邸,驿召奂参议京兆宣抚司事,累上书得请而归。秦中学者称为关西夫子。乙卯疾笃,引觞大笑而卒,年七十,赐谥文宪。所著有《还山集》六十卷行世。遗山先生元好问撰墓碑曰:「紫阳博览强记,作文刬刮尘烂,创为裁制,以盗袭剽窃为耻,其持论亦然。秦中百年以来,号称多士。较其声问赫奕,耸动一世,盖未有出其右者。」江汉先生赵复曰:「紫阳其志其学,粹然一出于正,其言精约粹瑩,而条理肤敏,名教中南宫云台也。」 ► 1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