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词十二首

开国遗音乐府传,《白翎》飞上十三弦。 大金优谏关卿在,伊尹扶汤进剧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白翎(bái líng):指白鹭的羽毛,这里可能指一种乐曲名或舞蹈名。
  • 十三弦:指十三弦的古筝,是古代的一种乐器。
  • 优谏:指古代宫廷中以表演戏剧形式进行讽谏的官员。
  • 关卿:指关汉卿,元代著名戏剧家。
  • 伊尹扶汤:伊尹是商朝初年的著名政治家,曾辅佐商汤建立商朝。这里指关汉卿创作的戏剧《伊尹扶汤》。

翻译

开国之初留下的音乐和乐府诗还在流传,《白翎》之舞伴随着十三弦的古筝声飞扬。 大金国的优谏关汉卿仍在,他创作的《伊尹扶汤》这样的戏剧被进献给朝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元代开国时期的文艺繁荣景象。诗中提到的“白翎”和“十三弦”展现了当时音乐舞蹈的盛况,而“大金优谏关卿在”则突出了关汉卿这样的戏剧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角色。通过“伊尹扶汤进剧编”,诗人表达了对关汉卿戏剧创作的赞赏,同时也反映了戏剧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文化艺术的颂扬。

杨维桢

杨维桢

元明间浙江山阴人,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县尹,累擢江西儒学提举。因兵乱,未就任,避居富春山,迁杭州。张士诚累招不赴。以忤元达识丞相,再迁居松江。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拜访者,殆无虚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师,旋乞归,抵家即卒。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善吹铁笛,自称铁笛道人。有《东维子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