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孔秀才

· 杨翮
达人乐高蹈,寒士耽远游。远游欲何之,禦冬无重裘。 栖栖道路间,四顾谁与谋。温言忽相慰,庆惬复焉求。 三复《缁衣》诗,调高安能酬。薄言写心曲,终觉怀惭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达人:指通达事理的人。
  • 高蹈:指隐居或隐居的生活。
  • 寒士:贫穷的读书人。
  • :沉溺,喜爱而沉浸其中。
  • 禦冬:抵御寒冷的冬天。
  • 重裘:厚重的皮衣。
  • 栖栖:忙碌不安的样子。
  • 调高:指诗文的格调高雅。
  • 缁衣:黑色的衣服,这里指《诗经》中的《缁衣》篇。
  • 薄言:谦辞,表示自己的言辞浅薄。
  • 心曲:内心深处的情感。
  • 惭羞:羞愧。

翻译

通达事理的人乐于隐居,而贫穷的读书人却沉溺于远行。远行又想去哪里呢?抵御寒冷的冬天却没有厚重的皮衣。在忙碌的道路上徘徊,四周环顾,谁能与我共商大计?突然间,温暖的话语安慰了我,感到庆幸和满足,还有什么可求的呢?反复吟诵《诗经》中的《缁衣》篇,其格调高雅,我怎能回应?用浅薄的言辞表达内心的情感,最终还是感到羞愧。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诗中,“达人乐高蹈”与“寒士耽远游”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通过对“禦冬无重裘”和“栖栖道路间”的描写,诗人展现了自己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困境。最后,通过对《缁衣》诗的反复吟诵和自我反省,诗人表达了对高雅文化的敬仰以及对自己现状的羞愧感。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杨翮

元上元人,字文举。杨刚中子。承其家学。工古文。初为江浙行省掾,历江浙儒学提举,迁太常博士。有《佩玉斋类稿》。 ► 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