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古四十二首

武丁梦良弼,审象极冥搜。 光武思故人,物色在羊裘。 彭城有处士,君恩贲林丘。 股肱不为用,颜色徒相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武丁:商朝的一位著名君主。
  • 良弼:贤良的辅佐,指傅说。
  • 审象:仔细观察星象,古代认为星象能预示人事。
  • 冥搜:深入地搜索,这里指武丁梦中寻找贤臣。
  • 光武: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
  • 羊裘:羊皮衣,这里指严光(字子陵),光武帝的旧友,隐居不仕。
  • 彭城:地名,今江苏徐州。
  • 处士:隐居不仕的士人。
  • :光辉照耀。
  • 林丘:山林,指隐居之地。
  • 股肱:比喻辅佐君主的重臣。
  • 颜色:这里指外表、容貌。

翻译

武丁梦见了一位贤良的辅佐,他深入地观察星象以寻找这位梦中人。光武帝思念他的旧友,即使是在寻找羊裘中的严光。彭城有一位隐士,君王的恩泽照耀着他的山林。但是,如果重臣不被任用,君王只是徒劳地追求外表的容貌。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武丁和光武两位君主的梦境与现实,表达了对于贤才的渴望和对于现实政治的批判。武丁通过梦境寻找贤臣,而光武则是在现实中寻找旧友,两者都体现了君主对于贤才的重视。然而,诗的最后两句却指出,如果君主只是追求外表的容貌,而不真正任用贤才,那么一切都是徒劳。这种对比和转折,深刻地揭示了政治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表达了诗人对于政治清明的向往和对于现实政治的失望。

杨维桢

杨维桢

元明间浙江山阴人,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县尹,累擢江西儒学提举。因兵乱,未就任,避居富春山,迁杭州。张士诚累招不赴。以忤元达识丞相,再迁居松江。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拜访者,殆无虚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师,旋乞归,抵家即卒。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善吹铁笛,自称铁笛道人。有《东维子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