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山过姚紫英别业
逸山诚复佳,逸人不可逢。
何言一笑顷,得此苍髯翁。
今晨过其庐,碧苔灭行踪。
坐我松竹间,野蔌罗甘丰。
初无惊世谈,颇多旷士风。
念昔去岩壑,辍耕白云中。
白云故无恙,我乃羞樊笼。
祗应山林癖,未易药石攻。
高期出邂逅,意气将无同。
十年旧泉石,忽忽蟠吾胸。
起视白日低,归禽乱西东。
拔地森四壁,搀天唯一峰。
复闻麻谷幽,近与金盖通。
山态方屡改,泉源殊未穷。
湫然一区内,嗟我何憧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逸山:隐逸的山林。
- 逸人:隐士。
- 苍髯翁:指年老有胡须的隐士。
- 野蔌:野菜。
- 旷士:胸怀开阔的人。
- 岩壑:山岩和山谷,指隐居的地方。
- 辍耕:停止耕作。
- 樊笼:比喻束缚人的境地。
- 山林癖:对山林生活的热爱。
- 药石:药物和砭石,比喻治疗或改变。
- 高期:高远的期望。
- 邂逅:偶然相遇。
- 蟠:盘绕。
- 湫然:深邃的样子。
- 憧憧:心神不定的样子。
翻译
隐逸的山林确实很美,但隐士却难得一遇。没想到在一瞬间的笑声中,遇到了这位有着苍白胡须的老翁。今天早晨我经过他的茅庐,青苔覆盖了行走的痕迹。坐在松竹之间,野菜丰盛地摆放在面前。他并没有惊世骇俗的言论,却有着开阔的胸怀和隐士的风范。回想过去离开山岩和山谷,停止在白云中的耕作。白云依旧,我却羞于被束缚。我只有对山林的热爱,这种热爱难以用药物或砭石来改变。高远的期望在偶然相遇中得以实现,我们的意气相投。十年前的山石和泉水,突然盘绕在我的心中。起身看向低垂的白日,归巢的鸟儿在西东乱飞。四周拔地而起的墙壁森严,唯有一峰直插云霄。又听说麻谷幽深,近与金盖山相通。山的姿态不断变化,泉水的源头却始终未尽。在深邃的一区内,我为何如此心神不定。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隐逸山林中的所见所感,通过与隐士的相遇,表达了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碧苔”、“松竹”、“白云”等,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同时,通过对隐士的描写,展现了隐士的旷达和超然,以及作者对这种生活的羡慕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自然的渴望。

黄溍
溍字晋卿,婺州义乌人。生而俊异,学为文,顷刻数百言。弱冠西游钱塘,得见遗老钜工宿学,益闻近世文献之详。还从隐者方韶父游,为歌诗相唱和,绝无仕进意。延祐开科登进士,授宁海丞。至顺初,以马祖常荐,入应奉翰林文字,转国子博士,出提举浙江等处儒学。亟请侍亲归,俄以秘书少监致仕。至正七年,起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擢兼经筵官,升侍讲学士同知经筵事,累章乞休,不俟报而行。遣使追及。十年夏,得请还南。七岁而卒,年八十一。赠江西行省参知政事,追封江夏郡公,谥文献。所著有《日损斋稿》三十三卷、笔记一卷。宋景濂曰:先生素行挺立,贵而能贫。遇佳山水则觞咏其间,终日忘去。雅善真草书,为文布置谨严,援据精切,俯仰雍容,不大声色。譬之澄湖不波,一碧万顷,鱼鳖蛟龙,潜伏不动,而渊然之色,自不可犯。世之议者,谓先生为人高介类陈履常,文辞温醇类欧阳永叔,笔札俊逸类薛嗣通,历事五朝,嶷然以斯文之重为己任。与临川虞集、豫章揭傒斯、同郡柳贯齐名,号儒林四杰,合而观之,待制之才雄肆,而侍讲之思峻洁,一时才士如王祎、宋濂辈,并出黄、柳之门,而汇为一代文章之盛。殆亦气运使然者矣。
► 4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