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新制小车成招苏明府王周二孝廉同舍弟仲季辈并驱如东山会叶尉先生携酒见候因为之一酌而别时返照初凉群峰献秀诸君复乘兴登云壑望风泉临曲水为流觞之会及取山下斋米为粥啜之陶然至暮而还

谁言世路崎,轻车漫复试。 东出寅宾门,呼叱皆平地。 况复聚群英,兼之集昆季。 当年九折驰,今日龙门御。 扬镳振山谷,飞茵走童稚。 众志欣所同,末俗见仍异。 岂意风尘中,萧然见仙尉。 长驱为尔留,携壶见真素。 高歌动尔归,鞅掌多王事。 言归日已移,群峰正初霁。 泉声东南来,诸君兴方炽。 西山返照凉,云壑微风细。 攀跻俯夕阴,临流卧苍翠。 恍如登会稽,曲水浮觞觯。 为问清齐人,脱粟有真味。 呼童煮白石,野火蒸然沸。 一饮各倾杯,无殊姜与桂。 堪笑天台游,胡麻兆奇会。 二女至今誇,畴昔山中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小车成招:指新制的小车已经准备好了
苏明府:指苏州府的明代官员
王周二:指王周的次子
孝廉:指孝廉科举考试中的一种称号
同舍弟:指一起住在一起的弟弟
仲季辈:指排行第二、第三的弟弟
东山:地名,古代苏州东南的一座山
叶尉:指叶尉,古代文学家
一酌而别:一起喝了一杯酒就分别了
返照:夕阳的余晖
初凉:初秋的凉爽
献秀:展现美景
登云壑:登上山峰
风泉:山间的泉水
临曲水:在曲水边
流觞之会:一起喝酒的聚会
斋米:清贫的粮食
粥啜:喝粥
陶然:舒适自在

翻译

夏日新制的小车已经准备好了,邀请苏州府的明代官员苏明府、王周的次子王周二,以及孝廉科举考试中的弟弟们一起乘车去东山会见叶尉先生,带着酒去拜访他。在一起喝了一杯酒后分别,夕阳的余晖下,初秋的凉爽中,群山展现美景,大家兴致勃勃地登上山峰,眺望山间的泉水,来到曲水边举行一场喝酒的聚会,还取下山下清贫的粮食煮成粥一起品尝,舒适自在地度过直到傍晚才归来。

谁说世间道路崎岖,轻车漫漫再试之。出了寅宾门,呼唤声都是平坦的土地。何况聚集了许多才俊英豪,还有年轻的弟弟们一起。当年曾经九折而行,如今却是龙门御道。挥鞭奔驰在山谷间,轻盈地奔跑如同童稚。大家志同道合,虽然出身背景不同。谁能想到在尘世之中,竟然能见到仙尉(叶尉)。为了留下他,大家带着酒壶去见这位真诚的文人。高歌动情地送他回去,手握缰绳的人多了些王家的事务。说着话已经到了傍晚,群山的轮廓刚刚显露出来。泉水的声音从东南传来,大家的兴致正高涨。西山的夕阳余晖下,山间微风轻拂。攀登到夕阳阴影之处,躺在溪流旁青翠的草地上。仿佛登上了会稽山,曲水中浮起酒杯。问起清齐人,脱粟(清贫的粮食)有着真正的味道。叫仆人煮白石,野火烧开了。大家举起酒杯,没有区别贵贱,就像姜和桂一样。可笑的是,天台山游,胡麻(一种植物)预示着奇遇。两位女子至今夸耀,昔日在山中的趣事。

赏析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场夏日的郊游,以诗人与文人雅士们一同乘车登山,赏景饮酒的情景。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人物行为和交谈,展现了一种闲适、舒适、自在的生活态度。诗人以优美的文字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也表达了对友谊、诗酒和清贫生活的向往和赞美。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值得细细品味。

林大春

明广东潮阳人,字邦阳,一字井丹。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授行人,累官浙江提学副使,致高拱私党于法,为言官论劾,罢官。有《井丹集》。 ► 6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