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赠王海宪十六韵

南武称天府,城临百粤雄。 山川多霸气,割据有遗宫。 夫子来开府,诸侯早避骢。 宣威鲛浦上,秉宪象林中。 界柱勋重建,戈船策更工。 夷吾筹煮海,越石赋扶风。 上郡多豪杰,横行独乃公。 神灵钟太华,剑履下崆峒。 豹变真君子,龙骧是阿童。 年时冠獬豸,衮职补华虫。 谟似皋陶告,诗将大夏通。 鼓钟开板屋,琴瑟待焦桐。 吐握符姬旦,仙灵问葛洪。 作人持玉尺,求士得冥鸿。 恺悌垂天德,神明作圣功。 愿言逐裘带,长在药洲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南武:指四川省。天府:指成都。百粤:指广东等地。霸气:指威严气势。割据:指分割统治。遗宫:指留存下来的宫殿。骢(cōng):古代一种骏马。鲛浦(jiāo pǔ):地名,今浙江舟山群岛。宣威:指宣扬威风。象林:指树木茂盛的森林。界柱:指边界的标志柱。勋:功勋。戈船:古代战船。策:指船帆。夷吾(yí wú):地名,今浙江台州。越石:指越国的石头。扶风:地名,今陕西扶风县。上郡:指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豪杰:英雄人物。太华:指华山。剑履:指剑和履(鞋子),代指武士。崆峒:地名,今甘肃天水。豹变:指变化如豹,形容变化迅速。真君子:真正的君子。龙骧:指龙驾车,代指君主。阿童:指忠臣。獬豸(xiè zhì):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衮职:古代官服。华虫:指华丽的虫子。皋陶:指古代传说中的皋陶。大夏:指夏朝。板屋:简陋的房屋。焦桐:指桐树。符姬:传说中的仙女。葛洪:古代道士。玉尺:传说中的神尺。冥鸿:指神鸿,传说中的大鸟。恺悌:和睦友爱。药洲:传说中的仙境。

翻译

送给王海宪的十六首诗

南武被誉为天府,城市矗立在百粤之间。这里山川秀美,充满着雄壮的气息,历史上曾有过割据一方的遗宫。当夫子来此开拓版图,其他诸侯早已避让。在宣扬威风的鲛浦,执掌法律的象林之上,界柱勋贵的建立,戈船的航行更加熟练。夷吾筹划着烹煮大海,越国的石头赋予扶风以力量。这里上郡众多豪杰,其中横行的独具公正。神灵钟声响彻太华,剑履踏过崆峒。变化如豹的真君子,龙驾车的忠臣。年轻时戴着獬豸冠冕,成年后穿着华丽的官服。像皋陶那样谋划治国,像大夏那样通晓诗文。鼓声和钟声敲响在简陋的房屋,琴瑟等待着焦桐。仙女吐出符文,道士葛洪询问神灵。作人手持神尺,寻找士人得到神鸿的指引。和睦友爱的品德永远流传,神明创造圣洁的功绩。愿意言行如裘带般坚韧,长久存在于药洲的东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南武地区的繁荣景象,以及那里的英雄豪杰和神秘传说。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展现了作者对南武地区的景色、历史和人文的热爱和赞美。通过描绘各种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展现了南武地区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整体氛围庄严肃穆,富有古代诗歌的韵味,展现了作者对古代南武地区的深厚感情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