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虎行

边地不生人,所生尽奇畜。 野马与骆驼,騊駼及驼鹿。 羱羊千万头,人立相抵触。 上天仁众兽,与以膏粱腹。 变化成猛虎,食尽中土肉。 哮吼一作威,士女皆觳觫。 广南人最甘,肥者如黄犊。 猛虎纵横行,餍饫亦逐逐。 朝饮惟贪泉,暮依惟恶木。 人皮作秽裘,入骨为箭镞。 人血充乳茶,脂膏杂红曲。 子狗有爪牙,攫搏苦不速。 恶性得自天,牝牡日孳育。 在天为贪狼,在地为荤粥。 人类日已尽,野无寡妇哭。 隆冬不患饥,髑髅亦旨蓄。 多谢上帝仁,猛虎享天禄。 为兽莫为人,牛哀得所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奇畜(qí chù):奇特的动物。
騊駼(tuó xì):传说中的神马。
羱羊(yán yáng):传说中的一种神兽。

翻译

边境地区没有人类居住,那里生长的动物都非常奇特。有野马、骆驼,还有传说中的神马騊駼和神鹿驼鹿。羱羊成群结队,人类与它们相互对抗。上天仁慈地赐予各种动物丰盛的食物。有些动物会变化成为猛虎,吃尽了这片土地上的肉。猛虎咆哮着显露威严,士女们都感到恐惧。广南地区的人们最为甘美,肥壮的人如同小黄牛一般。猛虎在这里横冲直撞,吃饱后便逐渐离去。它们白天只喝清泉水,晚上只依赖恶劣的树木。人类的皮肤被用来制作肮脏的衣服,骨头则被制成箭镞。人的血液被用来充当牛奶和茶的调料,脂肪混合着红曲米。幼犬拥有锐利的爪牙,捕捉猎物时痛苦而不迅速。这种恶性是与生俱来的,雌雄动物日夜繁殖。它们在天空中是贪婪的狼,在地上是肉食的粥。人类已经消失殆尽,荒野中再也听不到寡妇的哭声。严冬来临,它们也不会感到饥饿,骷髅也成为它们的美食。感谢上天的仁慈,猛虎享受着天赋的福祉。它们是兽类,不是人类,牛群也得到了它们想要的。

赏析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幅残酷而荒凉的边境景象,展现了人类与野兽之间的残酷斗争和生存现实。诗中通过生动的描写,表现了猛虎的凶残和威严,以及人类在野兽面前的渺小和无助。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将野兽描绘得凶猛残暴,与人类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人类文明与野蛮之间的冲突。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深远,展现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对抗与和谐之美。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