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露
皇祖卜世久,所遗谁最忠。
先帝升鼎湖,数子攀厥龙。
殉死乃无穴,号呼而且从。
鼎缺于磨室,京畿置南邦。
多见以不怪,弃之如转蓬。
家衮奋海隅,树帜思得朋。
力尽躯以捐,愤怨塞苍穹。
呜呼复呜呼,岂惟汉义公。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皇祖:指先祖或帝王。
- 卜世:预卜或预示的世代。
- 升鼎湖:指帝王去世,鼎湖是传说中黄帝升天的地方。
- 攀厥龙:指追随帝王,龙象征帝王。
- 殉死:为忠于君主而死。
- 鼎缺:指国家的衰败。
- 磨室:指朝廷。
- 京畿:指京城及其周边地区。
- 南邦:指南方的国家或地区。
- 转蓬:随风转动的蓬草,比喻流离失所。
- 家衮:指家族中的贤能之士。
- 海隅:海边。
- 树帜:树立旗帜,比喻建立势力或号召。
- 得朋:得到朋友或盟友。
- 躯以捐:捐躯,牺牲生命。
- 愤怨:愤怒和怨恨。
- 苍穹:天空。
- 汉义公:指汉代的忠臣义士。
翻译
先祖预言的世代已久远,留下的谁最忠诚? 先帝去世,数位臣子追随其龙驾。 他们为忠于君主而死,却连墓穴都没有,只能呼号着跟随。 国家的鼎盛在朝廷中衰败,京城及其周边变成了南方的边疆。 人们对此已见怪不怪,像转动的蓬草一样被抛弃。 家族中的贤能之士在海边奋起,树立旗帜希望得到盟友。 他们力尽而捐躯,愤怒和怨恨充塞天空。 唉,唉,难道只有汉代的忠臣义士如此吗?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忠诚与牺牲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比先祖的预言与现实的衰败,描绘了忠臣的悲壮牺牲和被遗忘的命运。诗人通过“鼎缺于磨室,京畿置南邦”等句,深刻反映了国家的衰落和人们的冷漠。结尾的“呜呼复呜呼,岂惟汉义公”则是对历史上无数忠诚之士的哀悼,同时也是对后人的警示,提醒人们不应忘记那些为国家和民族献身的英雄。
陈子升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恭和御制赐史浩古诗 》 —— [ 宋 ] 周必大
- 《 十一月上七日蔬饭骡岭小店 》 —— [ 宋 ] 陆游
- 《 余自去冬闰十一月遣人还泰和迎候舍弟子彦与家人偕来今经九十馀日矣未知果来否偶灯下独酌有怀怆然援笔题此俟余弟至而共读之时正月二十七日夜也 》 —— [ 明 ] 刘崧
- 《 孤愤吟十三首 》 —— [ 宋 ] 高斯得
- 《 庚戌十一月出都口占 》 —— [ 清 ] 俞明震
- 《 秋夜偕诸生月下诵桂子月中落之句因以为韵 》 —— [ 明 ] 冯昌历
- 《 仲师宗雅见过小园喜而赋赠 》 —— [ 明 ] 张萱
- 《 范文正公黄素小楷昌黎伯夷颂盖宋皇祐三年十一月在青社所书以遗京西转运使苏公舜元者也后二百四十年大兴李侯戡得此本于燕及南来守吴乃文正公乡里即访公子孙以畀之范氏喜而索诗为赠 》 —— [ 元 ] 戴表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