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录新诗因成十四韵寄呈业师欧先生

伊昔操柔翰,何期逐转蓬。 克家辜旧德,报国竟无功。 不朽高前训,所思维古风。 愁增青琐秩,赋在明光宫。 几度哀时命,微吟守固穷。 幸生惭散木,不觉复雕虫。 秘想开丹枕,幽思放八鸿。 青山尝独寤,白社向谁同。 夫子步趋远,烟村花木中。 吟边贫是乐,静外气弥充。 今日前闻在,一言千古衷。 俗情不厌拙,文字若为工。 何以循三省,新篇寄一通。 高秋吟望尽,搔首更书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伊昔:从前。
  • 柔翰:毛笔。
  • 逐转蓬:比喻生活漂泊不定。
  • 克家:继承家业。
  • :辜负。
  • 高前训:崇高的前人教训。
  • 维古风:思考古代的风范。
  • 青琐秩:指官职。
  • 明光宫:古代宫殿名,此处指朝廷。
  • 守固穷:坚守贫困。
  • 散木:比喻无用之人。
  • 雕虫:指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 丹枕:红色的枕头,指安逸的生活。
  • 八鸿:八方,指广阔的世界。
  • 独寤:独自醒悟。
  • 白社:古代隐士的居所。
  • 步趋:行走的步伐。
  • 吟边:吟咏的边缘,指吟咏的生活。
  • 静外气弥充:在静谧之外,精神更加充实。
  • 前闻:前人的教诲。
  • 千古衷:千古不变的真心。
  • 俗情:世俗的情感。
  • 三省:多次反省。
  • 新篇:新的诗篇。
  • 搔首:挠头,表示焦虑。
  • 书空:在空中书写,比喻无实际作为。

翻译

从前我手持毛笔,怎料生活如转蓬般漂泊。我虽继承了家业,却辜负了先人的德行,报国无功。我追求不朽的前人教训,思考古代的风范。我在朝廷中忧愁,赋诗于明光宫。几度因时命而哀伤,坚守贫困,微吟自守。我幸而生为无用之人,不知不觉又沉迷于雕虫小技。我秘密地想象着开启安逸的生活,放飞思绪于广阔的世界。我曾在青山中独自醒悟,但隐士的居所又有谁能与我同在?我的老师步伐遥远,行走在烟村花木之中。在吟咏的生活中,贫穷是乐,静谧之外,精神更加充实。今日我听闻前人的教诲,一言表达千古不变的真心。世俗的情感不值得追求,文字若能工整,又有何用?我如何能多次反省,将新的诗篇寄给你?高秋时节,我吟望尽处,焦虑地挠头,在空中书写,无实际作为。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思考。诗中,作者通过对比自己的生活状态和理想,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中运用了许多比喻和象征,如“逐转蓬”比喻生活的漂泊,“雕虫”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同时,诗中的“吟边贫是乐,静外气弥充”等句,展现了作者在贫困中寻找乐趣,在静谧中寻求精神充实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作者的高洁情操和坚定信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陈子升

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 9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