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州阅江楼

牂牁之江千里来,羚羊峡口一线开。 长波鼓荡气不泄,沙边吼怒成风雷。 五月六月西潦至,端州古城昼常闭。 即今水落洲渚高,急流尚作奔扬势。 谁飞杰构临江隈,下有孤石名嵩台。 崇基峥嵘山岳立,古榕诘屈蛟螭回。 百道文窗浮木末,四楼角立何轩豁。 曲阁周流复道长,高廊四注空阶阔。 犹忆登楼发尚髫,楼前亲见海龙朝。 万乘旌旗屯北郭,千官车马聚寒潮。 二十年来重系舸,泪滴阑干独愁我。 白云飞尽苍梧深,满目寒山日西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牂牁(zāng kē):古代地名,位于今贵州省境内。
  • 羚羊峡:位于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是西江的一段峡谷。
  • 西潦(xī liáo):西方的洪水。
  • 杰构:杰出的建筑。
  • 江隈(jiāng wēi):江湾,江的弯曲处。
  • 嵩台:地名,位于端州。
  • 诘屈(jié qū):曲折。
  • 轩豁(xuān huō):开阔明亮。
  • 周流:环绕流动。
  • 复道:重叠的走廊。
  • 四注:四面环绕。
  • (tiáo):古代指儿童的发髻。
  • 海龙朝:指海龙王朝拜的景象,比喻盛大的场面。
  • 万乘(wàn shèng):指帝王的车驾。
  • 阑干:栏杆。
  • 苍梧:古代地名,位于今广西境内。

翻译

来自牂牁的江水千里奔流,穿过羚羊峡口,形成一线开阔。长波汹涌,气势不减,沙边怒吼,如同风雷。五月六月,西方的洪水到来,端州的古城白昼也常关闭。如今水位下降,洲渚显露,急流依旧奔腾。

谁能在江湾处建造如此杰出的楼阁,下有孤石名为嵩台。高耸的基石如山岳般屹立,古榕树曲折如蛟螭回旋。百道文窗高耸于树梢之上,四楼角立,开阔明亮。曲阁环绕,复道长长,高廊四面环绕,空阶宽阔。

还记得当年登楼时,发髻尚小,亲眼见到海龙王朝拜的盛况。万乘旌旗屯于北郭,千官车马聚集在寒潮中。二十年来再次系舟于此,泪滴栏杆,独自愁思。白云飞尽,苍梧深邃,满目寒山,日已西沉。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端州阅江楼的壮丽景色和历史变迁。通过对比江水的奔腾与古城的沉寂,表达了时光流转、人事已非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如“牂牁之江”、“羚羊峡口”、“孤石名嵩台”等,展现了江山的壮美和建筑的雄伟。结尾处的“白云飞尽苍梧深,满目寒山日西堕”则抒发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思。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