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坐客咏席上所见效小庾体十一首咏砚

斑升翡翠点,杂用金银涂。 诡制侔周鼎,奇形出汉模。 翠翘案上拂,鸳被帐中需。 终宴含香侍,兰烟飘座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斑升:指砚台上的斑点,如同升起的翡翠。
  • 诡制:奇特的制作。
  • :相等,相当。
  • 翠翘:指砚台的形状或装饰,如翠鸟的尾巴翘起。
  • 鸳被:比喻砚台如鸳鸯被,指其形状或用途。
  • 含香:指砚台中可能含有香料,或比喻砚台本身如香。
  • 兰烟:兰花的香气,比喻砚台散发出的墨香。

翻译

砚台上的斑点如同升起的翡翠,点缀其间,金银的装饰使其更加华丽。 其奇特的制作工艺堪比周朝的鼎器,形状则出自汉代的模型。 砚台的形状或装饰如翠鸟的尾巴翘起,在案上轻拂,又如鸳鸯被,在帐中被需要。 在终宴上,砚台如含香之物侍立,兰花的香气飘散在座位的角落。

赏析

这首作品以砚台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比喻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砚台的精美与独特。诗中“斑升翡翠点,杂用金银涂”描绘了砚台的华丽外观,而“诡制侔周鼎,奇形出汉模”则强调了其工艺的精湛与历史的厚重。后两句通过“翠翘案上拂,鸳被帐中需”进一步以生动的形象展现了砚台的实用与美观。最后,“终宴含香侍,兰烟飘座隅”则赋予了砚台一种高雅的气质,使其不仅仅是文房四宝之一,更成为宴会上的文化象征。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砚台的深厚情感与艺术鉴赏力。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