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重阳后四日蒋莘田大参招同潘亚目屈翁山登城北诸峰望全粤形胜还饮酒粤王台上时有建复镇海楼之议即事赋呈

衡岳东走千万峰,南支五岭为其宗。龙川浈水在左右,中有都会为番禺。 海天清迥见万里,旷望可以开心胸。重九已过秋爽至,大夫车骑来雍容。 高峰表里临城北,下视朝台犹咫尺。霸业升沉已几回,文风极盛馀三百。 将军犹纪廖与朱,当日何公献版图。楼名镇海故有以,五层特立当城隅。 自从楼废烽烟逼,人事萧条多瓦砾。整顿欣逢子大夫,九衢三陌生颜色。 即今海宇无纤埃,乾坤元气须人培。杖藜父老各翘首,何时重见高崔嵬。 且当酾酒临高台,松风谡谡帟幕开,甘棠勿剪桃李栽。 先公作宰趋庭地,白首乘骢使节来。人生所贵有称述,羊公岘首今蒿莱。 令名直与天壤偕,馀子碌碌安在哉。后来不朽应吾侪,为君满引手中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甲子:古代纪年法,此处指特定年份。
  •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中国传统节日。
  • 蒋莘田:人名,当时的官员。
  • 大参:官职名,指高级参谋。
  • 潘亚目:人名,可能是友人或同僚。
  • 屈翁山:人名,可能是友人或同僚。
  • 衡岳:指南岳衡山。
  • 龙川:地名,今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
  • 浈水:河流名,位于广东省。
  • 番禺:地名,今广州市番禺区。
  • 朝台:古代帝王祭天的地方。
  • 廖与朱:人名,可能是历史上的将军。
  • 镇海楼:建筑物名,位于广州。
  • 九衢三市:形容城市繁华,街道纵横。
  • 乾坤:天地。
  • 杖藜:拄着藜杖,指老人。
  • 酾酒:斟酒。
  • 松风:松林中的风声。
  • 谡谡:形容风声。
  • 帟幕:帐幕。
  • 甘棠:植物名,也指美好的事物。
  • 羊公岘首: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蒿莱:野草,比喻荒凉。

翻译

衡山东延千万峰,南支五岭是其宗。龙川与浈水环绕,中心都市是番禺。 海天一色,万里可见,远望令人心胸开阔。重阳节已过,秋意渐浓,大夫的车骑从容而来。 高峰环绕城北,俯瞰朝台近在咫尺。霸业几经更迭,文风鼎盛已三百余年。 将军们纪念廖与朱,当年何公献上版图。楼名镇海,屹立城角,五层高耸。 自从楼毁,战火逼近,人事萧条,瓦砾遍地。整顿时逢蒋莘田大夫,城市焕然一新。 如今海内无战事,天地元气需人培育。拄杖的父老翘首期盼,何时能再见高楼耸立。 此时应在高台斟酒,松风阵阵,帐幕开启,甘棠勿剪,桃李自栽。 先公曾在此地为官,白发苍苍,持节而来。人生所贵在于留名,羊公岘首已成荒凉。 美名直与天地同存,平庸之辈何在。未来不朽应是我们,为你满饮此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登高望远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和平繁荣的向往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诗中“海天清迥见万里”等句,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象,而“霸业升沉已几回”则反映了历史的变迁。结尾处提到“令名直与天壤偕”,强调了留名青史的重要性,体现了作者对个人和集体荣誉的追求。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其对时代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