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梧怀古

水绿三湘下九疑,海隅风动帝巡时。 五弦惟托南薰奏,二女何孤北渚思。 轩后衣冠同委蜕,楚臣椒桂独陈词。 谁将百粤文身众,会向箫韶学凤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苍梧:古地名,今广西梧州。
  • 三湘:指湖南的湘江流域。
  • 九疑:即九嶷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南。
  • 海隅:海边,此指苍梧临近南海。
  • 帝巡:指古代帝王巡视。
  • 五弦:古代乐器,此指舜帝的五弦琴。
  • 南薰:指舜帝所作的《南风歌》。
  • 二女:指舜帝的两位妃子娥皇和女英。
  • 北渚:北方的水中小洲,此指二女思念舜帝的地方。
  • 轩后:指轩辕黄帝。
  • 委蜕:指自然所赋予的身体,此指黄帝的遗迹。
  • 楚臣:指屈原等楚国臣子。
  • 椒桂:香料,此指屈原在《离骚》中提到的香草。
  • 陈词:陈述言辞,此指屈原的辞赋。
  • 百粤:古代对广东、广西一带的称呼。
  • 文身:在身体上刺画花纹,是古代百越民族的风俗。
  • 箫韶:古代乐舞名,传为舜帝所作。
  • 凤仪:凤凰的仪态,此指高雅的举止。

翻译

碧绿的湘江水流经九嶷山,苍梧之地在海风中迎来了帝王的巡视。舜帝的五弦琴寄托着南风之歌,而他的两位妃子却在北方的水中小洲孤独地思念着他。黄帝的衣冠如同蜕去的壳,楚国的臣子们则用椒桂香草来陈述他们的言辞。谁能想到那些在百粤之地文身的民众,竟也能学会箫韶之舞,展现出凤凰般的高雅仪态。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苍梧古地的描绘,融入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深沉思考。诗中,“水绿三湘下九疑”一句,既展现了湘江的碧绿与九嶷山的壮美,又隐含了对古代帝王舜的怀念。后文通过对舜帝、黄帝、楚臣等历史人物的提及,以及对二女思念舜帝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历史的缅怀。最后,诗人以“百粤文身众”学会“箫韶学凤仪”作结,寓意深远,既展现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又表达了对民族融合与进步的期望。

陈子升

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 9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