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边行献大司马制府吴公
注释
- 一阳节候:指冬至后阳气开始回升的时节。
- 篘:古代用来过滤酒的器具。
- 端水:指端州,今广东肇庆。
- 瑶蛮:指瑶族等少数民族。
- 桴鼓:战鼓。
- 太师:古代官职,这里可能指权臣。
- 赤眉:指东汉末年的赤眉军,这里比喻叛乱。
- 烽火:古代用于传递军情的火光信号。
- 恣咆哮:任意吼叫,形容嚣张。
- 漆与胶:比喻关系紧密,难以分离。
- 中人产:中等人家财产。
- 鹿在庖:比喻生命危险,如鹿被宰杀。
- 铃阁:指军中指挥所。
- 惊鸿妙墨:形容书法或文笔优美。
- 横槊清歌:横持长矛,唱着清新的歌,形容武将文雅。
- 花县官田:指美丽的县和官府的田地。
- 潢池岛屿:指水边的岛屿。
- 弧檿:古代的弓和箭。
- 蜑民:指渔民。
- 鸣榔:敲击船板,驱赶鱼群。
- 白雉:白色的野鸡,古代认为是吉祥的象征。
- 驺虞:古代传说中的仁兽。
- 磨铜?土:指铸造铜钱。
- ?(qì):捣碎。
- 运矿和煤:指开采矿石和煤炭。
- 刍荛之言:指普通人的意见。
- 无疆兕:指长寿的象征。
翻译
江边的老人对我说,冬至后阳气回升的时节应该有霜雪。菊花还未凋谢,梅花已经开放,今年的冬天比前年还要暖和。前年粮食丰收,酒也充足,而今年晚稻只收获了半数。自从督府来到端州,五岭之地每年都有好收成。东边到海边都没有荒地,西边瑶族地区也风调雨顺。江路上有士兵防止奸细,千里之内人家没有战鼓声。
我记得督府未到之时,珠江南岸就像是天涯。出门一步都充满危险,不是遇到权臣就是遇到叛军。黄昏时分,战火在郊外燃烧,大帅门前都是战壕。雇佣士兵每天要百钱,而入官的米价却翻了三倍。钱多米饱的人嚣张跋扈,见到敌人就像漆和胶一样紧密。中等人家财产难保,八口之家如同鹿被宰杀。
督府的恩威并重,号令如山,没有冤枉和放纵。常赏赐内府的弓箭,养贤士常花费尚书的俸禄。女牛星纪平定了海上的风浪,军中指挥所里只有文雅的讨论。书法优美,千行字下,武将文雅地唱着清歌,午夜时分可以听到。
正是用文德来消除余下的污染,美丽的县和官府的田地都设了险要。蕉林荔圃中充满了诗书,水边的岛屿收起了弓箭。还减免了渔民的税,让他们可以自由地捕鱼。海上不再有风浪,国家多仁政,带来了吉祥的象征。
铸造铜钱不是为了微利,而是为了让游民有事可做。铸钱救活了万家,开采矿石和煤炭更是如此。百姓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却没想到这反而成了幕府的忧虑。前方的旌旗暂时停留,最终还是要出发,万民伤心难以挽留。
野老虽无知,但有很多担忧,担心公行时盗贼仍聚集。寇恂曾入颍川危险,充国留屯边事稳固。普通人的意见值得思考,谁能向天庭述说。公堂上正在献上长寿的象征,为了表达民情,我写下了这首颂诗。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江边老人的叙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和督府的治理成效。诗中对比了督府到来前后的社会状况,展现了督府的恩威并施,以及对民生的关怀。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和生动的比喻,诗人表达了对督府治理的赞赏和对民众生活的关注。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既展现了历史的变迁,也体现了诗人对社会正义和民生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