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岩双砚歌柬药亭
玉则美矣磨于物,砺能磨物粗其质。其温如玉润可磨,端溪紫石真无匹。
唐家中叶始得名,宋坑宣德已云精。石工斧凿越江底,耳边仰听闻涛声。
蛇行鼠穴日益下,燃膏不借三光明。琼浆玉髓恣求取,青花蕉白如脂凝。
水岩擅美匪自古,依稀记得明崇祯。与君两砚本一石,当时割玉为双璧。
分藏箧笥三十春,往往兴云成五色。为君不胫走文章,为君得路通仙籍。
笔飞墨舞信有神,载事纪言世谁敌。共形岂复计菀枯,同调何常异肝膈。
君不见干将莫邪出延津,为跃为潜各龙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砺 (lì):磨刀石,这里指磨砺。
- 端溪:指端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产于广东肇庆。
- 紫石:指端砚中的紫石,质地细腻,色泽温润。
- 宋坑:指宋代开采的砚石坑。
- 宣德:指明代宣德年间,宣德炉、宣德瓷等工艺品均以精美著称。
- 燃膏:燃烧油脂,指照明。
- 青花蕉白:指砚石上的青色和白色纹理。
- 水岩:指砚石的一种,以其质地细腻、吸水性好而著称。
- 箧笥 (qiè sì):古代用来装书籍或文稿的小箱子。
- 不胫 (bù jìng):没有腿,比喻事物自动流传。
- 肝膈 (gān gé):比喻心意、情感。
- 干将莫邪:古代著名的剑,传说中干将、莫邪夫妇所铸。
- 延津:地名,位于今河南省,传说中干将莫邪剑曾在此出现。
翻译
玉虽美,但用于磨砺之物,其质必粗。而端溪的紫石,温润如玉,磨之可得,真是无与伦比。
唐家中叶,端砚始得名,宋坑宣德年间已极为精良。石工深入越江底,斧凿取石,耳边仿佛能听到涛声。
如蛇行鼠穴般日益深入,不借三光(日、月、星)之明,燃膏照明。琼浆玉髓任其求取,青花蕉白如脂凝结。
水岩之美非自古有之,依稀记得是明崇祯年间。与君共有的两砚原本是一石,当时割玉成双璧。
分藏于箧笥中三十载,往往兴云成五色。为君不胫而走文章,为君得路通仙籍。
笔飞墨舞,信有神助,载事纪言,世间谁能匹敌。共形岂复计较其菀枯,同调何常异肝膈。
君不见干将莫邪出延津,为跃为潜,各具龙德。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端溪紫石制成的砚台,通过描绘砚石的采掘、制作过程,展现了其珍贵与独特。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典故,如“玉则美矣磨于物”、“笔飞墨舞信有神”等,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砚台的温润与文人的墨香。同时,通过“干将莫邪出延津”的典故,暗示了砚台与文人之间的深厚情感,以及砚台在文人创作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文人对于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台的深厚情感与赞美。
陈恭尹的其他作品
- 《 次先司马韵寄吴尔景 》 —— [ 明 ] 陈恭尹
- 《 夏杪杨宝生孝廉招同毛行九司马杨止庵大令梁药亭太史饮于风幡堂次行九韵二首 》 —— [ 明 ] 陈恭尹
- 《 发闽中向匡庐寄蔡艮若 》 —— [ 明 ] 陈恭尹
- 《 再次前韵送王文安四首 》 —— [ 明 ] 陈恭尹
- 《 鲍子韶来自都门以叶桐初送行诗见示猥承齿及因次其韵以志相见之喜并寄桐初 》 —— [ 明 ] 陈恭尹
- 《 春日同吴又札梁耋符郭公鹫游东郊倪公堤观徐邑侯新修石桥松路 》 —— [ 明 ] 陈恭尹
- 《 岁除杂感十首 》 —— [ 明 ] 陈恭尹
- 《 企喻歌四首 》 —— [ 明 ] 陈恭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