诃林怀古同诸公作
粤山自北来,西城势宽衍。
阛阓百万家,中有梵王殿。
雄风固所存,古色不自炫。
遥遥三千载,春光递流转。
曾是虞翻宅,昔为赵佗甸。
九州不一姓,兴废如邮传。
如何一塔地,独使卢能擅。
须发彼所捐,宝之若旒弁。
至今菩提树,根基互相禅。
中心半枯朽,万叶犹葱茜。
佛法始东来,经纶多纠缠。
宗风振自兹,宇内为一变。
继以首楞严,羽翼相后先。
奇文阐妙义,笔授留遗砚。
乃知最上乘,枢纽存斯院。
镇以铁浮图,千佛皆身现。
干霄七层起,锢地重台奠。
锡以罗汉画,神彩流唐绢。
听法有睡猿,拥彗向人面。
访古驻干旄,开轩极流眄。
行厨具尊酒,老衲供茶宴。
集木啭黄鹂,拂池度双燕。
朱萼槛外明,青峰楼上见。
遥钟发暮景,刻漏催壶箭。
车马一分镳,将归有馀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诃林怀古:在诃林怀念古代。
- 阛阓:市场,这里指繁华的市区。
- 梵王殿:指佛教寺庙。
- 卢能:指唐代高僧慧能,禅宗六祖。
- 旒弁:古代贵族的冠饰,这里比喻珍贵。
- 菩提树:佛教圣树,象征觉悟。
- 葱茜:青翠茂盛的样子。
- 首楞严:佛教经典之一。
- 笔授:指书写传授。
- 铁浮图:铁制的佛塔。
- 干旄:古代的一种旗帜。
- 老衲:老僧的自称。
- 尊酒:美酒。
- 朱萼:红色的花萼。
- 刻漏:古代计时器。
- 分镳:分别,各自离去。
翻译
在诃林怀念古代,与诸位共同作诗。 粤山从北边延伸而来,西城地势宽阔平缓。 市区有百万户人家,中心矗立着佛教寺庙。 这里虽有雄风,但古朴不张扬。 遥想三千年的历史,春光更迭流转。 这里曾是虞翻的宅邸,昔日是赵佗的领地。 九州之地,王朝更迭如邮递般频繁。 为何这片塔地,独让慧能大师独占? 他舍弃的须发,被视为珍贵的冠饰。 至今菩提树根基相连,虽中心半枯,万叶依旧青翠。 佛法东传至此,虽多有纠缠,但宗风由此振兴,天下为之改变。 继而有了《首楞严经》,成为佛教的重要羽翼。 奇文妙义,笔授传承,留下遗迹。 可知最高佛法,其核心存于此院。 镇守的铁佛塔,千佛形象显现。 七层高耸入云,地下重台奠基。 赐予的罗汉画像,神采奕奕,流传于唐绢之上。 听法的睡猿,手持扫帚面向人。 访古时驻足旗帜下,开窗远望。 行厨备有美酒,老僧供奉茶宴。 集木间黄鹂鸣叫,池边双燕飞过。 栏杆外红花明艳,楼上可见青山。 远处的钟声在暮色中响起,刻漏催促时间流逝。 车马分别离去,心中仍有留恋。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诃林古迹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诗中,“阛阓百万家,中有梵王殿”描绘了城市的繁华与佛教的庄严,而“遥遥三千载,春光递流转”则表达了时间的流转与历史的变迁。诗中对慧能大师的提及,以及对佛法东传的描述,都体现了佛教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结尾处的“车马一分镳,将归有馀恋”则表达了诗人对古迹的深情留恋,以及对历史长河中不变的佛教精神的敬仰。
陈恭尹的其他作品
- 《 次答姚叔烟见怀之作六首 》 —— [ 明 ] 陈恭尹
- 《 生生园十咏幻云楼 》 —— [ 明 ] 陈恭尹
- 《 家山农母杨孺人贞烈纪事 》 —— [ 明 ] 陈恭尹
- 《 刘信宜阶六 》 —— [ 明 ] 陈恭尹
- 《 西湖杂兴四首 》 —— [ 明 ] 陈恭尹
- 《 次和王惠州子千己巳岁除杂感韵四首 》 —— [ 明 ] 陈恭尹
- 《 送础尘至黄脊沙舟中复题三首 》 —— [ 明 ] 陈恭尹
- 《 有进川南使君新荔枝者是日初尝苦瓜使君纪之以诗与吴山带和之次吴韵二首 》 —— [ 明 ] 陈恭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