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李本宁先生

四朝载笔冠鹓行,犹忆抽书在尚方。 身托东山高泰岱,手披云汉出天章。 中原大雅谁司命,江左风流独擅长。 抱道犹龙看变化,应图天马更腾骧。 即烦前席归宣室,暂许清斋寄太常。 爽气蒋陵供拄笏,绿波淮水引行觞。 名山巳定千秋贵,学海从知百谷王。 莫以续经疑晚世,骚坛终赖鲁灵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四朝:指四个朝代。
  • 载笔:指记录历史。
  • 冠鹓行:比喻居于高位。
  • 尚方:古代官署名,负责制作和供应皇家用品。
  • 东山:地名,此处比喻高远之地。
  • 泰岱:即泰山,比喻高大的形象。
  • 云汉:银河,比喻高远。
  • 天章:天上的文章,比喻高深的学问或文章。
  • 大雅:指高雅的文学艺术。
  • 司命:主管命运的神,此处指掌握文学艺术命运的人。
  • 风流:指文学艺术上的才华横溢。
  • 擅长:特别善于。
  • 犹龙:比喻才华横溢,如龙一般。
  • 腾骧:奔腾,比喻才华横溢。
  • 前席:古代官员朝见皇帝时所坐的席位,比喻受到重用。
  • 宣室:皇帝的居室,比喻朝廷。
  • 太常:古代官职名,负责宗庙祭祀。
  • 蒋陵:地名,此处可能指风景优美之地。
  • 拄笏:古代官员上朝时手持的笏板,比喻从政。
  • 行觞:举杯饮酒,比喻宴饮。
  • 名山:指重要的著作或学问。
  • 学海:比喻学问的广博。
  • 百谷王:指学问渊博,如同百谷之王。
  • 续经:继续编写经典。
  • 骚坛:指文学界。
  • 鲁灵光:指文学上的光辉。

翻译

经历了四个朝代,您一直是记录历史的佼佼者,还记得您在尚方官署中抽取书籍的情景。您的身影像东山一样高耸,如同泰山般雄伟,您的手笔如同拨开云汉,展现出天上的文章。在中原的高雅文学中,您是掌握命运的关键人物,而在江左,您的文学才华更是独树一帜。您的才华如龙一般变化莫测,应图中的天马更是奔腾不息。您即将受到朝廷的重用,暂时允许您在太常寺清静地寄居。蒋陵的爽朗气息让您如拄笏般从容,淮水的绿波则引您举杯畅饮。您的名声如同名山一样珍贵,您的学问如同学海一般深广。不要因为继续编写经典而被后人怀疑,文学界终究依赖您这样的鲁灵光。

赏析

这首诗是对李本宁先生的赞颂,通过丰富的比喻和典故,展现了李本宁在文学和政治上的卓越成就。诗中“四朝载笔冠鹓行”一句,既表达了李本宁在历史记录上的重要地位,也暗示了他在政治上的高位。随后的诗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比喻,如“东山”、“泰岱”、“云汉”,形象地描绘了李本宁的学识和才华。诗的结尾部分,则强调了李本宁在文学界的重要作用,以及他在继续编写经典方面的贡献,表达了对他的极高评价和期待。整首诗语言华丽,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明代文人对才华横溢者的赞美之情。

区怀瑞

明广东高明人,字启图。少有才,为辅臣赵志皋所重。天启七年举人,授当阳县知县。时县邑残破不堪,莅任后设义仓,兴学校,招集逃亡,民得稍安,有政声。后补平山令,告归。有《趋庭稿》、《游燕草》、《游滁草》等。 ► 2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