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励诗
闻道岂必早,立德苦不固。
嗟余困蒙弱,老大犹未树。
五十不称夭,蹉跎已中路。
逝者诚已矣,来兹可无惧。
先民诏遗矩,乃在行其素。
外物焉足希,澄心任所遇。
每戒出位思,恒存周身虑。
毋曰独居暗,几微渐成著。
毋曰戏谑小,君子有常度。
穴防终以决,往水不返溯。
庶几日三复,反躬永无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困蒙:受困于愚昧无知。
- 蹉跎:虚度光阴。
- 先民:古代的贤人。
- 遗矩:留下的法则或榜样。
- 澄心:使心灵清净,不受外界干扰。
- 出位思:超出自己职责范围的思考。
- 周身虑:全面考虑。
- 戏谑:开玩笑。
- 常度:恒常的行为准则。
- 穴防:堤防的小洞。
- 决:决口,堤防破裂。
- 反躬:反省自己。
翻译
听说道理不必早早知晓,但立德行却总是难以坚持。 我感叹自己因为愚昧而软弱,到了老年仍未有所成就。 五十岁不算早逝,但我已在中途虚度了许多时光。 过去的事情确实已经过去,未来的日子应该无所畏惧。 古代贤人留下了他们的法则,这些法则体现在日常行为中。 外界的事物不值得过分追求,保持心灵的清净,随遇而安。 经常警惕超出自己职责的思考,总是全面考虑。 不要说独自一人时可以放纵,因为小小的过失会逐渐累积成大错。 不要认为小小的玩笑无伤大雅,君子总是有恒常的行为准则。 堤防的小洞最终会导致决口,流水一旦流走就不会回头。 希望每天都能反复思考这些,反省自己,永远不会有恶行。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早立德行的遗憾,以及对未来应持无畏态度的决心。诗中,诗人通过自我反省,强调了立德行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保持心灵清净、遵守行为准则的生活态度。诗人的语言简洁而深刻,通过比喻和警示,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整首诗充满了自我激励和自我警醒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个人品德和行为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