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烛二首

燄听风来动,花开不待春。 镇下千行泪,非是为思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燄(yàn)听风来动:火焰随着风的吹动而摇曳。
  • 花开不待春:花朵开放并不等待春天的到来,比喻事物的发生不受常规时节的限制。
  • 镇(zhèn)下:形容不断地落下。
  • 千行泪:极言泪水之多,这里可能象征情感的强烈。
  • 非是为思人:并不是因为思念某个人。

翻译

蜡烛的火焰在风中轻轻摇摆,就像花朵在春季之外自行绽放。它不断地落下长长的泪滴,这并非出于对人的深深思念。

赏析

这首诗通过咏烛,描绘了一种超越常规情境的情感表达。蜡烛的火焰象征着内心的情感,风吹动火焰,暗示了外界环境对情绪的影响。"花开不待春"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情感的自主和不受外在约束。而"千行泪"则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情感的深度,尽管不是因思念某人而落泪,但这种强烈的感情流露却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澜壮阔。整首诗寓情于物,借烛火传达出一种深沉而内敛的情感世界。

李世民

李世民

即李世民。唐朝皇帝。高祖次子。隋末,劝父举兵反隋,征服四方,成统一之业。高祖武德元年,为尚书令,进封秦王。先后镇压窦建德、刘黑闼等起义军,讨平薛仁杲、王世充等割据势力。九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李建成及弟李元吉,遂立为太子。旋受禅即帝位,尊父为太上皇。锐意图治,善于纳谏,去奢轻赋,宽刑整武,使海内升平,威及域外,史称贞观之治。铁勒、回纥等族尊之为“天可汗”。在位二十三年,以服“长生药”中毒死,谥文皇帝。 ► 1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