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释奠金石会应令诗
元气氤氲,玄风缅邈。
垂衣钻燧,修文反朴。
异代殊时,袭礼沿乐。
损益虽著,罔弗于学。
体斯将圣,实表宗师。
三千仰德,五百应期。
除丘黜素,定礼删诗。
作训垂范,斯文在兹。
有梁不造,群胡蹈轶。
圣教沦胥,微言殄瘁。
大陈光启,搜扬遗逸。
儒雅成林,诗书闲出。
我星纂历,负扆握图。
文同四表,教渐八区。
韬戈偃革,抑末崇儒。
矩步接武,缝掖相趋。
元良继体,作睿惟则。
明乃离照,泽符震德。
审谕宁陈,圭璋靡忒。
聿修三善,以贞万国。
展兹鸾驾,敬业兽门。
尚仁降礼,齿胄纡尊。
式陈俎豆,夤荐蘋蘩。
иね成列,丝竹相喧。
奠飨斯洽,克谐嘉宴。
酒溢金罍,肴分玉馔。
肃肃冠冕,诜诜巾卷。
咸资楙德,是称俊选。
时惟岁聿,律变灰迁。
鸿门寒重,璧水冰坚。
风移瑞气,日藻非烟。
空知庆跃,何答陶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元气氤氲:指天地间的原始气息浓郁而和谐。
- 玄风缅邈:深远的道家风气。
- 垂衣钻燧:比喻帝王无为而治,人民自行发展。
- 修文反朴:崇尚文治,回归朴实的风气。
- 袭礼沿乐:沿袭前代礼仪,遵循传统音乐。
- 损益虽著:增减措施虽然明显,但都围绕学习。
- 体斯将圣:身体力行接近圣人之道。
- 三千仰德:敬仰孔子的三千弟子。
- 五百应期:赞美孔子门徒中贤能者如颜渊等五百年一遇。
- 除丘黜素:指删减《诗经》中的部分内容。
- 作训垂范:制定教诲,作为后世典范。
- 大陈光启:大规模地发掘和弘扬古代文化遗产。
- 儒雅成林:儒家学者如林,学术氛围浓厚。
- 我星纂历:我如同天文学家,掌管历法。
- 负扆握图:肩负国家重任,掌握全局。
- 文同四表:文化影响深远,遍及四方。
- 教渐八区:教育普及到八个地区或领域。
- 韬戈偃革:放下武器,重视文教。
- 矩步接武:整齐的步伐,继承前人的精神。
- 元良继体:优秀的继承者承袭帝位。
- 明乃离照:光明如日,象征教化之力。
- 审谕宁陈:审慎明白地传达教诲。
- 圭璋靡忒:比喻言行无误,公正无私。
- 聿修三善:努力修养美德,稳固国家。
- 鸾驾:喻指皇帝出行,此处指祭祀活动。
- 敬业兽门:严肃对待祭祀,如同守护兽门。
- 尚仁降礼:崇尚仁德,尊重礼制。
- 式陈俎豆:陈列祭祀器具,准备祭品。
- 蘋蘩:祭品,象征洁净。
- иね成列:队伍排列有序,仪式庄重。
- 丝竹相喧:音乐声此起彼伏,增添气氛。
- 奠飨斯洽:祭祀仪式顺利,和谐愉快。
- 金罍玉馔:精致的酒器和佳肴。
- 肃肃冠冕:严肃的仪态,华丽的服饰。
- 咸资楙德:皆因美德而受赏。
- 律变灰迁:时节更替,岁月流转。
- 鸿门寒重:比喻环境艰难。
- 璧水冰坚:形容气候严寒。
- 风移瑞气:吉祥之风吹拂。
- 庆跃:庆祝的喜悦。
- 陶甄:比喻培养造就。
翻译
在金石大会中,我吟咏着隋朝的诗篇, 宇宙气息浓厚,道家风尚深远。 帝王无为,人民自强,文学返璞归真, 跨越世代,遵循礼乐,不断改进与传承。 虽有增减,但学习永无止境, 效仿圣人,实为师表,受人景仰。 孔子弟子,五百才俊,删诗定礼,留下训诫。 教育楷模,光照天下,使文风流传各地。 我如同天文学家,肩负重任,规划天下秩序。 文化如海,教化八方,崇尚和平,尊儒崇文。 放下刀剑,推崇学问,步履一致,学者聚集。 优秀继承者,明智领导,光照人间,恩泽广大。 明理如日,教诲公正,审慎传达,无一丝差错。 修养美德,维系国家,皇家祭祀,庄重而盛大。 美酒佳肴,盛装出席,敬畏礼仪,洁净献祭。 队伍整齐,乐声悠扬,祭祀和谐,宴会欢畅。 酒香四溢,菜肴丰盛,冠冕华丽,士人众多。 皆因美德,选为精英,时序更迭,环境严寒。 吉祥之风,庆祝之情,却无法回报养育之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隋朝时期对传统文化的尊崇与传承,以金石大会为契机,赞颂了儒家思想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诗人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典故,如“垂衣钻燧”、“修文反朴”,表达了无为而治、崇尚文教的理念。同时,对孔子及其门徒的敬仰和对礼乐制度的维护,体现出对古代文明的珍视。诗中还融入了天文学和国家管理的元素,显示出作者对宏大历史背景的深刻理解。整首诗语言典雅,意蕴深厚,展现了隋代文人士大夫对圣贤智慧的追求和对国家繁荣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