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司马彪续汉志

二仪初创象,三才乃分位。 非惟树司牧,固亦垂文字。 绵代更膺期,芳图无辍记。 炎汉承君道,英谟纂神器。 潜龙既可跃,逵兔奚难致。 前史殚妙词,后昆沈雅思。 书言扬盛迹,补阙兴洪志。 川谷犹旧途,郡国开新意。 梅山未觉朽,谷水谁云异。 车服随名表,文物因时置。 凤戟翼康衢,銮舆总柔辔。 清浊必能澄,洪纤幸无弃。 观仪不失序,遵礼方由事。 政宣竹律和,时平玉条备。 文囿雕奇彩,艺门蕴深致。 云飞星共流,风扬月兼至。 类禋遵令典,坛壝资良地。 五胜竟无违,百司诚有庇。 粤予承暇景,谈丛引泉秘。 讨论穷义府,看覈披经笥。 大辨良难仰,小学终先匮。 闻道谅知荣,含毫孰忘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二仪: 天地。
  • 三才: 天、地、人。
  • 司牧: 官吏或统治者。
  • 垂文字: 留下文字记载。
  • 膺期: 应当承担的责任或使命。
  • 芳图: 美好的景象或业绩。
  • 纂神器: 继承帝位。
  • 潜龙: 比喻有才华而未显的人。
  • 逵兔: 通达的道路与容易达成的目标。
  • 殚妙词: 尽情地使用美妙的语言。
  • 后昆: 后代子孙。
  • 书言: 文献记载。
  • 洪志: 高远的志向。
  • 梅山: 古地名,比喻历史。
  • 谷水: 古水名,象征历史长河。
  • 车服: 表现身份地位的器物。
  • 文物: 文化与器物的总称。
  • 凤戟: 皇帝出行的仪仗。
  • 銮舆: 皇帝的车驾。
  • 清浊: 指是非分明。
  • 洪纤: 大小之事。
  • 观仪: 观察礼仪。
  • 遵礼: 遵守礼制。
  • 竹律: 法度。
  • 玉条: 明确的规定。
  • 文囿雕奇彩: 文学创作充满奇特色彩。
  • 艺门蕴深致: 艺术领域蕴含深刻内涵。
  • 云飞星共流: 形象描述天象。
  • 类禋: 祭祀天地的大典。
  • 坛壝: 祭祀的场所。
  • 五胜: 五种吉祥的象征。
  • 百司: 各部门官员。
  • 粤予: 我,指诗人自己。
  • 暇景: 清闲时光。
  • 谈丛: 讨论的场合。
  • 义府: 深刻的义理。
  • 经笥: 经书箱。

翻译

天地初开,天地人三才定位, 不仅设立官员管理,更有文字记录传承。 历代更迭,肩负使命,业绩如画不断, 炎炎汉朝遵循君道,英明决策继承帝位。 潜藏的龙终将飞跃,大道畅通无阻。 前人的史书尽显妙笔,后人深思不息。 文献述说辉煌事迹,弥补缺失,激发宏大志向。 历史的道路依旧,地方治理开创新局。 梅山虽久,却未腐朽,谷水流淌,一如既往。 车马服饰彰显名望,文化随时代变迁。 凤凰的仪仗护航大道,皇帝驾驭和缓的缰绳。 公正判断,大小事务皆有处理之道, 政策法规和谐,和平时期规则完备。 文学艺术瑰丽多彩,技艺深藏奥秘。 星辰共舞,风月并至,遵循祭祀法则。 尊奉天地法典,祭祀坛场选址良善。 吉祥之兆无一违背,各部门皆受庇佑。 我在此闲暇时光,深入探讨学问之源。 穷尽义理,翻阅经书,深感大道理难以企及, 小处学问虽精,但终究有所不足。 明白真理令人荣耀,提笔写作怎能不感到惭愧。

赏析

这首诗是李世民赞美司马彪及其所著《续汉志》的赞歌。诗中以天地人三才为引,颂扬司马彪的治史才能,以及他留下的丰富文献对后世的影响。通过描绘炎汉时期的政治智慧,展现了司马彪对国家的贡献。同时,诗中还表达了对文学艺术和礼仪制度的重视,以及对后辈学者的鼓励。整首诗语言典雅,意象生动,充满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敬意。

李世民

李世民

即李世民。唐朝皇帝。高祖次子。隋末,劝父举兵反隋,征服四方,成统一之业。高祖武德元年,为尚书令,进封秦王。先后镇压窦建德、刘黑闼等起义军,讨平薛仁杲、王世充等割据势力。九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李建成及弟李元吉,遂立为太子。旋受禅即帝位,尊父为太上皇。锐意图治,善于纳谏,去奢轻赋,宽刑整武,使海内升平,威及域外,史称贞观之治。铁勒、回纥等族尊之为“天可汗”。在位二十三年,以服“长生药”中毒死,谥文皇帝。 ► 1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