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 第三十一品 · 知见不生分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 “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 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拼音 朗读

所属合集

#金刚经

译文

须菩提,如果有人说:佛说利益一切众生之我见;发无上正等正觉心之人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众生见;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之寿者见,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这种人了解我所说的义趣吗?世尊,这种人不了解如来所说的义趣。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就是虚幻的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只是名叫做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而直观它的实相——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发无上正等正觉心的人,对于一切法,都应当像这样的认知,这样的照见,这样的信解,不执著任何什么相。须菩提,所说任何什么相,如来说就是虚幻的任何什么相,只是名叫做任何什么相。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任何什么相都能让你直观如来。

注释

法:梵语音译达摩,意思是通于一切,小的大的,有形的无形的,真实的虚妄的,表现为具体事物的,表现为抽象道理的,等等,通通叫法。 法相:即万法各自表现的特殊现象。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须菩提: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以解空第一著称。
  • 我见:认为有一个实在的“我”的见解。
  • 人见:对于他人的种种错误认知。
  • 众生见:对众多有情生命不正确的看法。
  • 寿者见:执着于寿命长短等错误见解。
  •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耨(nòu)多罗:梵语,意为“无上” ;三藐:意为“正等”;三菩提:意为“正觉”。 合起来指发愿追求最高最圆满的智慧觉悟之心。
  • 法相:事物的现象、表象。

翻译

释迦牟尼说:“须菩提!如果有人说:佛讲了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你怎么看?这个人明白我所说的意思吗?” 须菩提回答:“不明白,世尊!这个人不理解如来所说的意思。为什么呢?世尊所说的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只是假名叫做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释迦牟尼又说:“须菩提!发愿追求无上正等正觉的人,对于一切事物,都应该像这样去认知,像这样去看待,像这样去坚信理解,心中不要产生固定的执着的表象。须菩提!所说的事物的表象,如来说并不是真实不变的表象,只是假名叫做表象。”

赏析

这部分内容出自《金刚经》,《金刚经》旨在传播般若空观的思想,强调通过对事物本性的洞察来达到解脱。此品通过释迦牟尼与须菩提的对话,深入阐释了对各种见解(我见、人见等)以及法相的正确看法。首先指出不能执着于字面意义上的“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这些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实体。对于发菩提心追求觉悟的人来说,要正确认识一切事物,不被外相所迷惑,不执着于虚幻不实的表象(法相),领悟到事物的真实性是空性,而我们所称谓的各种名称、表象,都是为了方便表达而设定的,并非事物的本质。整体经文言辞简洁却蕴含深刻智慧,引导人们超越对各种概念和表象的执着,探寻事物的真实本质,从而获得内心的自在和解脱 。

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大约与我国孔子同时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1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在拘尸那迦城示现涅磐。 ► 1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