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 第十一品 · 无为福胜分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 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拼音
所属合集
译文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的沙数,如沙数那么多的恒河,您的意思怎么样?那么多恒河的沙子,多不多呢?须菩提说:很多,世尊。单单恒河的数量就已经无法计算,何况是河中的沙子。须菩提,我现在明白地告诉你: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充满所说恒河沙数的三千大千世界来布施,所得的福德多不多呢?须菩提说:很多,世尊。佛告诉须菩提:如果善男子、善女人,以此经中的道理,甚至只实践四句偈语,并解说给别人听,他的福德远胜前面所说的福德。
注释
宁:设问的语气虚词。
序
本章通过宏大的比喻说明《金刚经》是佛法宝典,空无才是真福。标目是“无为福胜”,意思是持受《金刚经》中“无”即“空”的佛家根本义理,其所获福德要胜过一切有形的布施等功德。还是强调万法皆空。
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大约与我国孔子同时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1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在拘尸那迦城示现涅磐。
► 156篇诗文
释迦牟尼的其他作品
- 《 妙法莲华经 · 法师品第十 》 —— [ 周 ] 释迦牟尼
- 《 佛说四十二章经 · 第二章 · 断欲绝求 》 —— [ 周 ] 释迦牟尼
- 《 妙法莲华经 · 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 》 —— [ 周 ] 释迦牟尼
- 《 金刚经 · 第四品 · 妙行无住分 》 —— [ 周 ] 释迦牟尼
- 《 圆觉经 · 威德自在菩萨 》 —— [ 周 ] 释迦牟尼
- 《 心经 》 —— [ 周 ] 释迦牟尼
- 《 佛说四十二章经 · 第二十章 · 推我本空 》 —— [ 周 ] 释迦牟尼
- 《 地藏经 · 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 》 —— [ 周 ] 释迦牟尼
相关推荐
- 《 金刚经 · 第十品 · 庄严净土分 》 —— [ 周 ] 释迦牟尼
- 《 金刚经 · 第二十五品 · 化无所化分 》 —— [ 周 ] 释迦牟尼
- 《 金刚经 · 第二十六品 · 法身非相分 》 —— [ 周 ] 释迦牟尼
- 《 金刚经 · 第六品 · 正信希有分 》 —— [ 周 ] 释迦牟尼
- 《 金刚经 · 第七品 · 无得无说分 》 —— [ 周 ] 释迦牟尼
- 《 金刚经 · 第三品 · 大乘正宗分 》 —— [ 周 ] 释迦牟尼
- 《 金刚经 · 第二十七品 · 无断无灭分 》 —— [ 周 ] 释迦牟尼
- 《 金刚经 · 第三十一品 · 知见不生分 》 —— [ 周 ] 释迦牟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