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浮桥

岸曲非千里,桥斜异七星。 暂低逢辇度,还高值浪惊。 水摇文鹢动,缆转锦花萦。 远近随轮影,轻重应人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岸曲:河流弯曲的河岸。
  • 非千里:并非一望无际的长河。
  • 桥斜:桥身倾斜的设计。
  • 异七星:桥的形状像天上的北斗七星。
  • :古代帝王乘坐的车。
  • :通过,这里指车辆过桥。
  • 浪惊:波浪冲击桥体。
  • 文鹢:装饰有花纹的鹢舟,古代用于祭祀或庆典。
  • 缆转:船缆转动,暗示船只移动。
  • 锦花:锦绣般的花纹,形容缆绳美丽。
  • :缠绕,这里指缆绳绕着桥柱。
  • 轮影:车轮投下的影子,反映行进动态。
  • 轻重:指行人走动的轻重,影响桥的震动。

翻译

河岸并不漫长,桥梁倾斜仿佛七颗星排列, 短暂低下是为了让皇帝的车驾顺利通过, 再升高时又因浪涛而颤动。 水流摇曳,连带着装饰华丽的船也跟着移动, 缆绳旋转如锦带般缠绕在桥柱上。 行人的脚步远近,车轮的影子也随之变化, 他们的轻重,桥身都能感知。

赏析

李世民这首诗描绘了一座浮桥的独特风貌,既注重细节刻画,又富有动态感。首联以形象的比喻,展现了桥的巧妙设计和河岸的蜿蜒。颔联通过“暂低”与“还高”的对比,表现了桥的实用性和动态之美。颈联用水流和船缆的动态来衬托桥的稳固与美感,尾联则进一步通过轮影和行人轻重的描写,展现出桥与周围环境及人群的互动关系。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赞赏。

李世民

李世民

即李世民。唐朝皇帝。高祖次子。隋末,劝父举兵反隋,征服四方,成统一之业。高祖武德元年,为尚书令,进封秦王。先后镇压窦建德、刘黑闼等起义军,讨平薛仁杲、王世充等割据势力。九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李建成及弟李元吉,遂立为太子。旋受禅即帝位,尊父为太上皇。锐意图治,善于纳谏,去奢轻赋,宽刑整武,使海内升平,威及域外,史称贞观之治。铁勒、回纥等族尊之为“天可汗”。在位二十三年,以服“长生药”中毒死,谥文皇帝。 ► 1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