雩祭歌諴夏二首其二
四方有祀,八蜡酬功。
收藏既毕,榛葛送终。
使之必报,祭之斯索。
三时告劳,一日为泽。
神祗必来,鳞羽咸致。
惟义之尽,惟仁之至。
年成物阜,罢役息民。
皇恩已洽,灵庆无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雩祭: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祭祀活动。
- 諴夏:和煦的夏天,諴意为温和。
- 隋: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公元581年至618年。
- 牛弘:隋朝官员,擅长文学。
- 奉诏作:接受皇帝命令创作。
- 八蜡:古代祭祀的八种农事神,象征春耕、夏收、秋获等八个阶段。
- 榛葛:泛指野草,象征简朴的祭品。
- 使之必报:表示祭祀是对神灵的回报请求。
- 祭之斯索:精心准备祭祀,一丝不苟。
- 三时告劳:春夏秋冬四季,表示一年的辛勤劳动。
- 一日为泽:即使一天的雨水也能带来恩惠。
- 神祗:神祇,即神明。
- 鳞羽咸致:比喻各种神灵都降临。
- 惟义之尽:尽忠尽义。
- 惟仁之至:达到极高的仁德境界。
- 年成物阜:丰收的年景,物产丰富。
- 罢役息民:结束劳役,让百姓休养生息。
- 皇恩已洽:皇上的恩泽已经广布。
- 灵庆无垠:神灵带来的福祉无边无际。
翻译
在夏日温暖的日子里,我们遵照皇家指令,举行祭祀仪式,感谢那些掌管农事的八位神祇。祭品虽简朴,但心意诚挚,我们祈求他们能回应我们的祈祷。一年的辛勤劳作,每一份收获都向他们汇报,哪怕只是一天的雨水,也视为恩赐。神明们降临,各路神仙都参与其中。我们以最大的诚意和仁爱来祭祀,期盼着丰收和安宁。皇上的恩惠如阳光普照,神灵的福佑无穷无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社会对农事神的敬仰与感恩之情,通过夏季的雩祭仪式,表达了人们对于丰年和平安的期待。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出祭祀的庄重与虔诚,同时也反映出古代社会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敬畏。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体现了牛弘等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道德情操。